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巴旦杏

巴旦杏

果品名。主要产于新疆,据古籍记载,是从古波斯引入新疆及华北等地的。波斯语和维吾尔语称“巴旦姆”。其果似桃呈扁形,故又称扁桃。果仁含有大量植物油、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医药价值。有40多个品种,其中优良品种有纸皮巴旦、软壳巴旦、薄皮巴旦、早熟巴旦、双仁巴旦等。盛产于干燥的荒漠生态环境,栽后第二年即可开花结果,五年可大量采食,是新疆各族人民喜爱的重要食品。

猜你喜欢

  • 靺鞨

    隋唐时东北少数民族名。一作靺羯。来源于挹娄(肃慎)。其名初见于北齐河清二年(563),为南北朝时“勿吉”同音异译(一说为勿吉转换读音而成靺鞨,今有人认为是“貊貉”转音)。下分众多部落,著名者有粟末、伯

  • 木桑

    独龙语音译。解放前云南贡山独龙族替人祭神驱鬼的巫师。过去独龙族生产力低下和缺乏自然科学知识,遇有天灾人祸都得请人祭神驱鬼,信仰万物有灵。不是专业宗教人员,都参加生产劳动。但每次杀牲祭神驱鬼后,除了和大

  • 阿尔素纳

    ?—1773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禄叶纳氏。乾隆二十一年(1756),以前锋从征准噶尔部。二十五年(1760),授蓝翎侍卫、三等侍卫。三十四年(1769),随军征缅甸,以功授二等侍卫,赐“额腾伊巴图

  • 位宫

    即“延优”(818页)。

  • 跣足

    古越人及其后裔壮侗语族诸民族习俗。亦称徒跣、跣行,俗称打赤脚。流行于古代百越民族地区及今南方各地。此俗即一年四季“打赤脚”,很少穿鞋或木履。是适应南方气候温暖及多雨、多稻田的环境特点。《韩非子》卷7载

  • 普贤奴

    见“耶律隆庆”(1320页)。

  • 凤全

    ?—1904清朝大臣。字茀堂。满洲镶黄旗人。荆州驻防。以举人纳赀为知县,铨四川。光绪二年(1876),知成都、绵竹、蒲江,直法行治,豪强、无赖均惧之,举治行第一。署崇庆州,擢卬州直隶州。二十三年(18

  • 玄池州都督府

    唐代在西突厥地区建立的羁縻机构。又作玄池都督府。高宗显庆三年(658)以葛逻禄踏实部(一作踏实力)置。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职位世袭。辖地位于今新疆塔尔巴哈台附近地区(一作在前苏联斋桑城西北)。隶北庭

  • 额外教习苏拉喇嘛

    清代驻京以及蒙古佛教僧职名。担任教习经学等事宜。一般为※教习苏拉喇嘛的副职。理藩院规定每人每月饷银2两、米7斗5升、坐马1匹、饲料黑豆6斗、谷草30束、羊草30束。清末将马草等改折成马乾银。

  • 屈真川

    见“贺真城”(17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