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木吐喇石窟
又称库木土拉千佛洞。位于今新疆库车县城西南30公里处。为古龟兹国及西州回鹘时期的佛教遗址。石窟凿建于渭干河东岸悬崖上,现存洞窟北区为80窟,窟形和壁画保存较完好的不到半数;南区编号洞窟为32个,保存较好者不足10窟。开凿年代约在5至11世纪之间,是研究龟兹文化、新疆佛教文化,以及新疆古文字、建筑、音乐、美术、舞蹈、服饰的宝库。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又称库木土拉千佛洞。位于今新疆库车县城西南30公里处。为古龟兹国及西州回鹘时期的佛教遗址。石窟凿建于渭干河东岸悬崖上,现存洞窟北区为80窟,窟形和壁画保存较完好的不到半数;南区编号洞窟为32个,保存较好者不足10窟。开凿年代约在5至11世纪之间,是研究龟兹文化、新疆佛教文化,以及新疆古文字、建筑、音乐、美术、舞蹈、服饰的宝库。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见“钦差镇守辽东太监”(1671页)。
满汉语合称,菌类生物名之一。“夸兰”,又作“夸阑”,满语音译,意为“军营”、“庭院”或“工场”、“库场”等。加“包”(意为“家”),满语“夸兰包”,意为“营房”、“兵房”或一般居民屋等。营房或住所的周
元朝将领。哈剌鲁人。密立火者子。世居讹迹邗(今乌兹根)。世祖中统二年(1261)袭千户长。随军征宋,取五花、石城、白马。至元七年(1270),拒守成都,败宋将昝万寿,以功授蒙古哈剌鲁河西汉军万户,驻戍
金桓州遗址。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黄旗大营子北4公里,上都河北岸。金代建立。因在乌桓游牧故地,故命名桓州。城为方形,东西长1052.5米,南北宽1136.8米。城墙周围有向外凸出的马面。是金代设治的
①满族姓氏。又作巴雅拉、巴雅喇、摆雅喇。世居虎尔哈部。地当今黑龙江省瑷珲县沿黑龙江左岸、宁安县、东宁县、吉林珲春西及松花江下游地区。清天聪至崇德年间(1627——1643),曾向后金贡貂皮、狐皮。后编
官名。府知事为知府属官。明代亦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土府设此官。掌管本辖区事务,秩正九品,给予铜印、敕书,赐冠带。其革除、升迁、考核等隶吏部。清顺治六年(1649),授薛兆选为龙溪堡知事,颁给印信、号纸。
辽王朝皇室家族。辽开国帝、太祖耶律阿保机出身于遥辇氏部落联盟中之迭剌部。开国前,迭剌部长期执掌部落联盟军政大权,阿保机即以大迭剌部夷离堇(军事首领)称帝。建国后,阿保机深虑迭剌部强大难制,天赞元年(9
西夏汉文钱币名。铸于夏仁宗乾祐年间(1170—1193)。有铜、铁两种。传世铜钱有真、行二体书。轮廓规正,文字精美。有“通宝”钱。
藏传佛教(喇嘛教)僧职名。藏语音译,意为“甘丹寺座主”或“日丹住持”(方丈),又称“甘丹法王”,蒙古语作“噶勒锡呼图”。高僧宗喀巴在甘丹寺法座继承者的专称。在格鲁派(黄教)中其地位仅次于达赖喇嘛和班禅
清官署名。见“东布特哈”(5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