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御制喇嘛说

御制喇嘛说

乾隆帝论述喇嘛教宗旨及清廷对该教所持政策的文章。乾隆五十七年(1792)撰。《卫藏通志》卷首有载该文首释“喇嘛”一词含义及清廷沿元、明旧制加封其宗教领袖为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号。继述兴黄教以安蒙古、西藏,为有清一代之宗教政策,并言及呼图克图转世出于一族,为希求世袭爵禄酿成弊端,为除此弊,特立金瓶掣签制以期“辑藏安边”。此文明确宣布清廷对喇嘛教的基本政策,于是后该教在蒙、藏地区的活动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猜你喜欢

  • 者舌

    西域古地名。见《魏书·西域传》。即《隋书》、《新唐书》石国,唐代又作柘支、柘折、赭时,《经行记》作赭支。《元史·西北地附录》作察赤,《明史》称达失干,《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作塔什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共

  • 蒙古包衣大

    满语音译,即“幄长”。清代内务府武备院设,原称圆毡房长或圆顶帐房头目,七品衔。掌理圆顶帐房制作、保管、出纳诸事。康熙九年(1670),设“毡作”于京东沙河。十一年,设毡库于武备院。三十四年(1695)

  • 帖鲁

    契丹语,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部族下置石烈。帖鲁为※遥里部下之一石烈。

  • 移马不只

    见“合鲁不只”(836页)。

  • 逻些

    唐吐蕃王朝古都。即逻娑之别译,今之拉萨,清初曾称之为招地,参见“逻娑”(2062页)。

  • 后突厥汗国

    古汗国名。指重建的东突厥汗国。唐永淳元年(682),东突厥汗国※颉利可汗之疏属阿史那※骨咄禄集突厥旧部入总材山,据黑沙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自称颉跌利施可汗,累年扰唐,并东击契丹、鞑靼,北征九姓

  • 哈德成

    1888—1943近代中国伊斯兰教著名经师。名国桢,以字行。经名希拉伦丁。陕西南郑人。回族。后随父寓居上海。曾先后到镇江(今江苏镇江市)、河南沁阳县等地,学习伊斯兰教经典。继赴陕、甘诸地游学。后归里,

  • 里泼

    部分彝族的自称。他称厘族、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及凤庆、永胜、华坪等县。详见“彝族”(2594页)。

  • 圣源寺

    白族古寺庙。位于云南大理喜洲西南约五里的苍山五台峰下庆洞庄。一说始建于唐代,一说建于元、明时期。经历代增修,形成殿、阁、庵、堂的建筑群。因水患,现仅存圣源寺、观音堂、神都3所。圣源寺居其中,座西向东,

  • 诺尔布扎布

    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亲王※德沁扎布长子。初为一等台吉。乾隆十七年(1752),赐公品级。二十年(1755),随军征准噶尔部达瓦齐,屯驻乌哈尔和硕,并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