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战地动员委员会

战地动员委员会

1938年9月至1939年八路军大青山支队陆续建立的战地动员组织。简称动委会。由各族各阶层代表参加,经过民主协商,选举产生。委员会成员主要任务是动员、组织与武装群众参加抗日游击战争,发动捐输财力、物力,供应八路军大青山支队等抗日武装部队,配合部队打土匪,保护群众利益。抗日民主政权尚未建立前,代行政权职能。1938年9月21日,在绥中大滩成立区动员会(亦称武川县三区动员会),郭英任主任。10月,成立绥西动委会,李维中任主任。绥南亦成立归凉动委会,贾靖芜任主任。随之,各区、乡纷纷建立动委会。各级动委会在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开展游击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至1939年底,先后成立了12支游击队,共计600余人。并组建了农民、工人、妇女、青年、儿童、蒙民等救国会,以不同的名目和方式进行抗日斗争,并以山区农村为基础,逐步向城镇发展,为建立绥远敌占区的抗日游击政权打下了基础。1939年9月,建立八路军绥蒙总动委会,王廷弼、武达平先后任主任。在大青山抗日游击战争胜利发展的形势下,动委会逐步过渡到抗日民主政权。

猜你喜欢

  • 出号弓

    见“弓力”(137页)。

  • 良弼

    1877—1912清末大臣、宗社党首领。满洲镶黄旗人。爱新觉罗氏。字赉臣。大学士伊里布孙。早年留学日本陆军学校,毕业归国,入练兵处。历陆军部军学司监督副使,补司长。时新设禁卫军,任第一协统领兼镶白旗都

  • 仰吉八里

    西域古地名。见《元史·西北地附录》。在察合台后王笃来帖木儿管辖下。意为“新城”。清《西域水道记》等作阳巴勒噶逊。“巴勒噶逊”为准噶尔语,即“八里”,“城”之意。遗址在今新疆玛纳斯县西,玛纳斯河东里许处

  • 阙特勤碑

    突厥文碑铭。1889年俄国雅德林采夫在蒙古国鄂尔浑河流域和硕柴达木湖畔发现。碑今仍存原地。为大理石制成,上刻汉文、突厥文碑文。突厥文碑正文60行,刻在大小两块石碑上。小碑一面写13行,应为碑文开头部分

  • 牙吾塔

    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疡疮”之意。金代女真人有以此命名者,如纥不烈牙吾塔。

  • 第二可汗

    见“庵罗”(2099页)。

  • 丹津罗尔布

    ?—1749清代四川革什咱土司。藏族。任职后,曾于乾隆四年(1739),三次受大金川土司色勒奔(沙罗奔)袭击。九年(1744),支援其甥汪扎与大金川互相争杀。经四川提督郑文焕派员剖断,始罢兵归回。十四

  • 敦珠克山卫

    见“朵州山卫”(841页)。

  • 阿史那社尔

    604—655唐朝突厥族将领。东突厥※处罗可汗次子。以智勇著闻。11岁时即拜拓设(突厥官名),建牙碛北,与颉利可汗子欲谷设分统铁勒、回纥、仆骨、同罗诸部,奉行“部从既丰,于我便足”之道,治众10年,无

  • 默啜

    ? —716唐代后突厥汗国可汗。又作默咄、墨啜、斩啜。名瓌。阿史那氏。天授二年(691),兄※颉跌利施可汗骨咄禄病卒,以侄默棘连幼弱,遂自立为可汗。鄂尔浑突厥文碑称作阿波干可汗。长寿二年(693),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