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挹娄

挹娄

东北古代民族名。汉代肃慎的新称,三国和两晋有时亦称肃慎。区域较肃慎略有缩小,史载在夫余东北千余里,滨大海,南与北沃沮接,未知其北所及;约东至今日本海,西以黑龙江省呼兰河流域和张广才岭为边,南至吉林省敦化县境,北有黑龙江中下游流域的广大地区。两汉时,役属于地处今松花江上中游附近的夫余奴隶主政权,政治上不能自通中原。因不堪夫余贵族的压榨,三国魏黄初(220—226)中起兵反抗,经几次激战,摆脱夫余人的统治。青龙四年(236),向曹魏贡※“楛矢”,恢复与中原王朝的直接联系。两晋时,屡至中原献楛矢石砮和貂皮等物。农业已有一定发展,产五谷。狩猎仍是社会中的一项重要生产,已懂得在青石箭头上施毒药来猎取野兽。善养猪,“食其肉,衣其皮”,已知用猪脂涂身防皮肤冻裂。养马而不乘骑,作为财产标志。能纺织麻布和用皮、骨、铁制铠甲,会造小船和制作瓦鬲为炊具。地产名貂,中原人誉之为“挹娄貂”。住半地穴式房屋,以深为佳,巨室的土穴深“至接九梯”。汉和三国时尚“无大君长”,仅“邑落各有大人”。常乘船扰近邻北沃沮。两晋时社会迅速发展,已“父子世为君长”,盗窃不拘多少皆论死。近年考古发现,其俗皆与史载吻合,并出土了汉代五铢钱和汉代型制的铁镰,表明当时其族在政治上虽不能自通中原,但两地的经济联系并未中断。南北朝改称勿吉,以新称号与中原来往。由于《后汉书》、《三国志》作《挹娄传》后,《晋书》又用肃慎名立传,加之南北朝的史书记有两次肃慎来贡,和后来的史书只记勿吉、靺鞨居肃慎地,未言及挹娄,故史家对挹娄是否为肃慎改称意见不一:一说其为肃慎境中的一部族,一说其与肃慎、勿吉为同时并存的部名,个别外国人说挹娄即古肃慎是中原人根据“楛矢石䑋”“联想”出来的。由此对其所在也各主一说:持“一部”说者认为其地在今乌苏里江以东及以北地区,或说在今吉林省敦化县以西至辽宁省桓仁、宽甸县等地;主“并存”说者认为只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一带。

猜你喜欢

  • 蒙巂诏

    唐代西洱河地区小王国名。为八诏之一。地域最大。其王巂辅首卒,无子,弟佉阳照立,卒,子照原立,后丧明,子原罗质于南诏(蒙舍诏)。南诏第四世王蒙归义(皮逻阁,728—748年在位)密有兼吞之意,归还原罗,

  • 阿巴海

    蒙古亲属称谓。蒙古语音译。《至元译语》作阿不合。《华夷译语》作阿巴哈。《鞑靼译语》作阿把合。《登坛必究》作阿补阿。《武备志》作哈不合。《俺答汗传》、《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等均汉译作阿巴海。本意为

  • 黎语

    我国黎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使用人口有70余万。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历史上没有文字,1957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方案。黎语分为侾、杞、本地、美孚和加茂5个方言。侾方言分布面最

  • 度戒

    旧时瑶族一种宗教仪式。类似古代汉族地区的成丁礼。凡年满十五六岁的男孩,就得为他们举行这种仪式,由“师公”主持。传说古时参加受戒者,要进行多种危险和痛苦的考验,近代以来只须“跳云台”,即“师公”作法后,

  • 班麻思结

    明代罕东部人。奄章(一作安扎)之子,幼居沙州(今甘肃敦煌)。洪熙元年(1425),从明军征讨曲先部有功,未获赏。宣德七年(1432),陈前功于朝,授罕东卫指挥使,获赏赉,仍居沙州。十年(1435),进

  • 弥勒僧格

    ?—1869清代蒙古族起义首领。内蒙古达尔罕王旗人。咸丰(1851—1861)年间,和赵保承(绰号二喇嘛,蒙古人)等发动起义,后与喀喇沁右翼起义首领白凌阿联合,发动蒙汉群众与清军作战,转战各地。同治二

  • 柏节圣妃

    亦作“柏洁夫人”,即“慈善夫人”(2407页)。

  • 横帐

    辽代御帐。辽代皇族为习于游牧生活的契丹人,实行四时※捺钵制度。其俗东向而尚左,御帐东向,遥辇九帐南向,皇族三父房帐北向。东西为经,南北为纬,故谓御帐为横帐。引伸为皇族的代称,有广、狭两义,广义指※三父

  • 火烧路得斯洋关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蒙自各族反对法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10世纪末,英、法等国分别入侵云南。光绪十三年(1887),法国强迫清廷将蒙自、蛮耗和广西龙州辟为商埠,并在《中法通商章程》中规定“洋货从云

  • 嘎桑

    独龙语音译,意为“能说会道的人”。云南贡山独龙族对家族长的称谓。每个家族都有一个,不经群众选举,自然形成,一般由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经验,在群众中有威信的比较年长的男人担任。由于解放前独龙族受察瓦隆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