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月市

月市

明代北方边塞地区蒙汉女真等族的集市贸易。亦称小市。明朝与东北的蒙古兀良哈三卫、海西女真族等部关系较密切,经济来往频繁,所设马市即按月举办,广宁(今辽宁北镇)每月二市(月初、月中各一次),开原每月一市(月初开市)。初设于永乐三年(1405),因战争或双方冲突,时断时续。隆庆五年(1571),东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达成封王、通贡、互市协议,明朝在三北地区开设十余处大型马市,但不能满足双方民间广泛贸易的要求,遂于万历元年(1573),按广宁、开原月市旧例,自辽东至甘肃边塞地区开设30余处月市与蒙古诸部及女真等族进行广泛的民间互市。月市每月一二次,每次一二日。宣府(今河北宣化)、大同、山西与土默特、鄂尔多斯等部的月市在每月15日后举行。蒙古、女真诸部以马匹、杂畜、皮张、柴草、盐碱、木材等交换内地的粮食、茶叶、布帛、锅釜、食品和日用杂品。双方贫苦农牧民也从中受益。虽禁止兵器交易,但私下仍可得到。月市地点多,参加人数多,开市频繁,限制少,可随时、就近交换时鲜货物和换季用品,更加有利于各族的经济交流,颇受民间欢迎。

猜你喜欢

  • 恩滚洪

    即“恩滚库蒙”(1871页)。

  • 杨鼐

    明代白族学者。号敬庵。云南大理府太和县(今大理)人。弘治二年(1489)中举人,官至黄州府(治今湖北黄冈县)通判,为官以精明惠爱见称。致仕后,归故里40余年,闭户研读经史,手不释卷,颇受乡人爱戴,寿百

  • 雪杰颇康勒空

    藏语音译,意“薪饷局”。原西藏地方政府直属发放薪饷的机关。因设布达拉宫下,故名。设僧俗官员专管发放藏军军饷和政府官员薪金,及新征兵之军粮。

  • 东巴教

    纳西族信仰的一种原始多神宗教。认为“万物有灵,灵魂不灭”,天、地、日、月、山、水、风、火等自然现象和自然物都有神灵,也崇拜鬼魂和祖先。奉“丁巴什罗”为该教始祖。其经书称《东巴经》,巫师叫“东巴”,故称

  • 畬长

    畲族首领名。据史籍记载,宋至明朝时期,主持管理畲族村寨或地区公众事务的长官。南宋刘克庄《漳州谕畲》载,南宋王朝对畬族招抚时,有“畬长李德纳款”。明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亦载,广东凤凰山区畬长雷文用曾

  • 大宝法王

    元、明两代授予藏传佛教首领的最高封号。蒙古至元七年(1270),萨迦派教主八思巴初受此封,十七年(1280),八思巴卒后,忽必烈赐号“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开教宣文辅治大圣至德觉普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

  • 神瑞

    北魏太宗明元皇帝拓跋嗣年号。414—416年,凡3年。

  • 茹莱杰

    止贡赞普时大臣。又作茹拉杰,意为“角生”。传其生自牦牛角,故名。敦煌文书称达甫茹拉杰。吐蕃人。吐蕃时期七大贤臣之首。大臣札氏之子。止贡被属下小邦首领洛昂达孜杀害后,发兵从洛昂达孜手中夺回王权,又以毒药

  • 阿克那札尔汗

    见“哈克那札尔汗”(1643页)。

  • 施食

    藏传佛教举行法事的一种称谓。《元史·释老传》载:西番僧“若岁时祝厘祷祠之常,号称好事者”,“有曰朵儿禅,华言大施食也。”藏语gtorchen,译为“大施食”,举行法事时以糌粑酥油揉成食品施撒,以祈消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