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本教

本教

一作“苯教”,俗称“黑教”,藏语为“本波却”。佛教传入西藏前,当地固有的较原始宗教。与中国内地古代之巫觋和世界许多地方的萨满教近似。崇信天地、日月、星辰、山川、水泽、林木、雷电、风雹等万物有灵,认为天上、地上和地下各有称为“赞”、“年”和“鲁”的神鬼精灵存在,人之吉凶祸福系之于附体之阳神、战神、降生值日神、娘舅神、守舍神、灶神等及其他鬼魅精灵守护或作祟,神鬼是人生命之主宰,能把人的灵魂带走,并保护或危害人之后代。通过本教师行焚香供、血肉供、杀牲祭祀、跳神、占卜等祈福禳灾法事。与藏传佛教其他教派不同,以反时针方向※转经。其原初之教义和仪规,据说掺有来自伊朗之外道自在派的成份。相传祖师名为兴饶米沃切。至※吐蕃26代赞普前,此派在藏区一直占主导地位,有御前本教师参与辅佐朝政。佛教传入西藏时,曾与之进行残酷斗争,终因赞普兴佛抑本,其势渐衰。然在斗争中双方相互吸收对方之教义和教规,遂使佛教逐渐西藏化,本教亦渐演变为藏传佛教之一派。今藏族称受佛教影响深者为“白本教”,保持原有特点较多者为“黑本教”。其寺院多分布于藏区边缘或牧区。民主改革后,其信徒亦同样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享有信仰自由,其代表人物亦参加地方佛教和政治事务的协商和管理。

猜你喜欢

  • 皮条祭

    内蒙古伊克昭盟达尔哈特部对成吉思汗陵的祭祀之一。每年十月初三举行。其来源据传说,成吉思汗出生时,从断脐带到脐带干缩脱落,都是用皮条包扎腰部的,故祭祀以示对成吉思汗的纪念。首先要挑选一只3.5尺长,从未

  • 青崖集

    书名。元魏初(1232—1292)撰。5卷,初,弘州顺圣(今河北阳原东)人,字大初,一作太初,号青崖,因以名集。少辟中书省掾吏,被荐于朝,世祖忽必烈以其为故臣之子,授国史院编修,寻拜监察御史,官至南台

  • 南诏

    古国名。又称蒙舍诏。唐初以乌蛮为主体建立。原为乌蛮※六诏之一。因地处其他五诏之南,故名。贞观二十三年(649),其渠帅独逻(又名细奴逻)建立大蒙国,自称奇嘉王,开首府于蒙舍川(今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

  • 温布

    藏语音译。旧时藏族地区寺院“译仓”主持者的称谓。系终身职,由寺院大活佛委任本人的兄弟或近亲充当,不经选举考试。掌管寺院行政与经济大权,管辖下属寺院,可派代表到部落办事。兼管司法、监狱。地位仅次于活佛,

  • 国罡上王

    即“故国原王”(1578页)。

  • 巴而术阿而忒的斤

    蒙古兴起时期高昌回鹘(畏兀儿)亦都护(也作“亦都兀惕”,国主号,意为“幸福之主”)。又译巴剌术黑、八儿出阿儿忒。初臣属西辽。元太祖成吉思汗四年(西辽天禧三十二年,1209),因不堪压迫和勒索,杀西辽监

  • 大定府志

    书名。清黄宅中修,邹汉勋总纂,傅汝怀分纂。60卷。成书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内容包括宸章、诏谕、赐祭文、礼仪、六礼、规条、疆土、舆图、沿革表、疆域、里居、土田、风俗、形势、山川、关路、冢墓、城郭

  • 阔阔

    1223—1262蒙古国大臣。字子清。蔑儿乞部人。世居不里罕哈里敦(即不儿罕山,今肯特山)。骁勇善骑射。自幼入侍忽必烈于藩邸。乃马真后三年(1244),奉忽必烈命师事王鹗受教。宪宗二年(1252),奉

  • 护法神箭

    土族民间供奉的神物。又称“五台护法”。流行于青海互助、民和、大通等地。为一支长约4尺的箭,上有一绺绺红绿布条、布带,箭的颈中挂一串铜铃和铜板,作为神物供奉在庙里或家中。相传源自历史上吐谷浑王阿柴(才)

  • 金帐汗国

    见“钦察汗国”(16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