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杨业之死

杨业之死

辽宋关系中的一个显目事件。杨业,一名继业,宋麟州(今陕西神木北)人,累官云州观察使,判郑州,知代州。既勇且谋,屡建战功,人称“杨无敌”。能与士卒共甘苦,为政简易,深得军民爱戴。雍熙三年(辽圣宗统和四年,986年)正月,宋太宗赵光义为取幽燕,再度北伐契丹。兵分三路,令潘美与杨业率西路军出雁门(今山西代县北),初战连捷,二、三月中,速下寰(今山西马邑)、朔(今山西朔县)、应(今山西应县)、云(今山西大同)等州,进展顺利。五月,因东路军曹彬在岐沟关(今河北涿县西南)溃败,战势逆转。辽圣宗遣大将耶律斜轸迎战西路军,并令名将耶律休哥领炮手相助。宋军在蔚州(今河北蔚县)受阻,形势危机。时杨业北据云、朔数州,奉诏以所部兵护送云、朔、寰、应四州民内迁,为减少伤亡,献避实就虚、声东击西、伺便歼敌之策,被监军王侁责讥为畏惧避敌、有异志,乃心怀以死报国立志,引兵自石埉路趋朔州,并安排诸将于陈家谷口设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应援。七月,与契丹劲旅自日中战至日暮,终因力单不支,退至陈家谷口,见无一伏兵接应,大恸,再率帐下兵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在狼牙村为契丹所擒,子延玉及岳州刺使王贵俱战死。杨业不降,疮发拒食,三日即死。宋驻守云、庆诸州者,闻业死,皆弃城遁。至是,北伐失败。宋将内部矛盾,为其兵败的重要原因。杨业屈死,追赠太尉、大同军节度使。后人怀念,演义出流传甚广的“杨家将故事”。其气节亦为契丹所敬,契丹与宋和盟后,特在南京(今北京)东北,宋使使辽必经的古北口外山坡上修筑一座杨令公祠,是祠历时千年,至今犹存。

猜你喜欢

  • 圆山文化

    台湾先民新石器文化遗址。位于台北基隆河下游的圆山贝丘,故名。为迄今台湾省发现的最大的原始文化遗址。自1897年已开始有人发掘,后又经过多次发掘,遗存十分丰富,出土有陶器、石器、骨角器、玉器及小量青铜器

  • 任者

    明代云南临安府钮兀哈尼族首领。明初,朝廷为鼓励农垦,对率众开辟荒山、扩大耕地面积的哈尼族首领授予土官职衔,世领其所开辟地区。与陀比等至京朝贡,因地远族众,请授职以统其众,获准。宣德八年(1433),置

  • 阿嘉呼图克图一世

    见“喜惹桑布”(2182页)。

  • 高昌王世勋碑

    元代碑刻。亦称“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虞集(1272—1348)撰文。集字伯生,世称邵庵先生,崇仁(今江西崇仁)人。曾任秘书少监、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奎章阁侍书学士等。文宗至顺二年(1331)奉诏撰

  • 拓跋祯

    北魏宗室。鲜卑拓跋氏。代王※拓跋什翼犍玄孙,都官尚书幹之子。有胆识,善骑射,通诸方语。太武帝时为司卫监,从征柔然,以计胜敌。孝文帝初,赐爵沛郡公,后拜南豫州刺史。计降大胡山蛮,淮南之人相率投附者3千余

  • 铁剌里

    辽代阻卜首领。圣宗统和二十一年(1003),率诸部降于辽。同年八月和翌年八月,相继两次亲自朝辽,并请婚,遭拒(《属国表》谓允婚)。二十三年,遣使贺辽与宋和好。后事史不载。

  • 晾马台

    ①指蒙古族牧民用于控马、吊膘的场地。场上立木桩,系以绳索。至秋高马肥之时,将备用的马匹笼以衔辔,控之于桩,不使饮水食草、奔腾。每匹马控三五日或七八日,每日一匹控半天,使之膘实、耐跑、耐饥,再用于作战、

  • 阔阔真

    见“伯蓝也怯赤”(1093页)。

  • 三十二措

    西藏解放前门隅地区行政区划的俗称。“措”或“定”相当于乡一级地方政权,个别“措”相当于区一级地方政权。17世纪中,喇嘛梅惹·洛卓嘉措和措那地方官(定本)朗喀却札受达赖五世的派遣,执掌门隅政教大权,于1

  • 康平县

    县名。在今辽宁省铁岭市西北,辽河西岸,接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东南部。明属福余卫。清为科尔沁左翼后旗地,旧名康家屯。光绪六年(1880),析科尔沁左翼中、后二旗南境及前宾图王旗东境,置康平县,隶昌图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