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榕江县

榕江县

县名。位于贵州东南部。唐置应江县,属应州。宋称为古州,为羁縻州,属融州融水郡。元至元二十年(1283),立古州八万洞总管府。至治二年(1322),废。设古州军民府。明洪武三年(1370),置古州蛮夷长官司,属湖广靖州路,旋废。二十六年(1393),置古州卫,又废。永乐元年(1403),置古州司,属贵州卫。十二年(1414),改属黎平府。清雍正七年(1729),置古州厅,为新疆6厅之一。民国三年(1914),改古州厅置榕江县。今属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县境有苗、侗、水、汉等族。著名的雍乾古州苗民起义即在此地爆发。

猜你喜欢

  • 布嫩牟

    独龙语音译,意为“走朋友”。旧时云南独龙等民族盛行的一种通过走访互相馈赠的古老交换方式。一般在农闲时间进行,双方可以托人通过传递木刻或口信约定时间和所需物品,也可不约而至。这不同于一般商品交换,纯属出

  • 内大臣

    清代供职君侧的大臣。侍卫处置此,凡6员,秩一品。此缺,有奉特旨补授,亦有将散秩大臣、八旗都统、前锋及护军统领、各省满洲将军等职名开列以供皇帝挑选者。如将该大臣放补将军、总督者,其内大臣事务另行简选以“

  • 白龙江

    即“羌水”(1139页)。

  • 杜尔伯特部左翼中后左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十八年(1753),汗车凌族弟锡喇率众归清。十九年,封札萨克一等台吉。建旗。初游牧扎克拜达里克(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内)。继迁额克阿喇勒、额尔齐斯。二十三年(1758),定牧于科布

  • 额璘沁

    ①(?—1710)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人。※达延汗巴图蒙克玄孙,多罗郡王※衮布长子。康熙三十五年(1696),随抚远大将军费扬古败准噶尔部噶尔丹于昭莫多(土拉河、克鲁伦河上源)。四十七年(1

  • 手镰

    壮、布依、瑶等民族古老的收割工具。亦称禾剪、摘刀、手捻刀。壮语称“特苡”。由远古石、蚌、竹、木片割穗工具演变而来。在手掌可握的半月形木片上,嵌一块长3厘米,宽约1厘米的铁片作刃,用来逐根逐穗地剪断稻秆

  • 扬烈舞

    清代宫廷歌舞,为“庆隆舞”之武舞。源自满族民间歌舞※“空齐舞”。一般在除夕、上元节高跷、骑假马。假马以竹作马头、马尾,以彩缯饰之,如戏中假马。有人涂面,身著黑皮,作野兽状,奋力跳跃。旁有人持红油簸箕,

  • 阿勒台山

    见“金山”(1469页)。

  • 丹增达赖

    见“达赖汗”(729页)。

  • 阿帕克霍加

    见“阿帕克和卓”(12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