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褐
即“蒙古”(2323页)。
即“蒙古”(2323页)。
古代蒙古靴中的上品。以皮革制作。蒙古族尚白,故以白靴为洁净、尊贵的象征,与白袍一样,多在庄严、神圣的场合下穿用。元代,大臣入朝时,必须随身携带一双洁净的白靴,进殿前换上,将脱下的旧靴交与仆役,以免污损
?—1042西夏开国重臣。夏景宗李元昊皇后野利氏疏族。学识渊博,熟悉历史。西夏建国前后创制典章制度,多参与谋划。认为“一王之兴,必有一代之制”。建议元昊根据西夏“蕃汉杂处、好勇喜猎”的特点,要“顺其性
卓尼藏族始祖。吐蕃赞普赤祖德赞(815—838年在位)时大臣。吐蕃人。相传奉命随军东移,驻防今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及四川若尔盖县黑河、白河、黄河汇流处(即今阿坝、松潘、若尔盖一带),任吐蕃征收赋税官,后
旧时裕固族部落名。1931年前归康乐区大头目家(部落)直接管辖,曼台头目既是本部落的正头目,又是大头目家的副头目。后始独立称部落。住牧于今甘肃省肃南县马蹄区友爱乡,操东部裕固语。共有8个户族(裕固语称
土官授职凭证(类似委任状而记录有关事项)。清制:凡投诚归顺钦准承袭或封赐的土官,须由兵部武选清吏司给予“号纸”,上书功次来历,宗派亲疏及所授职名。经兵部在此与所存《世职顶辈簿》专页骑缝用印,即将印一半
928—980辽代大臣。字阿古真。契丹族。于越鲁不古子。嗜学有志,然玩世不恭。时得辽初名臣于越耶律屋质赏识,称“是人当国,天下幸甚”。穆宗时期,政局动乱,见朝臣多以言遭遣,乃避嫌静退,以游猎自娱,与亲
即“龙骥”(495页)。
1808—?清代藏传佛教活佛、学者。藏族。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人。幼年被指认为巴格·桑旦平措的转世灵童。早年出家,毕生讲法修行。曾任西藏甘丹寺第九十任法台。著有《出世法言·莲苑歌舞》,采用诗文相
见“金铜信符”(1478页)。
明代蒙古对文书、书记人员的称呼。蒙古语音译。亦译作笔写气、笔写记、毕七沁、毕克齐等。源于蒙元时代的必彻彻、必阇赤。宋彭大雅《黑鞑事略》载:“必彻彻者,汉语令史也,使之主文书耳”,“管文事则曰必彻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