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永安五铢钱

永安五铢钱

拓跋鲜卑所建北魏铜币名。北魏于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下令始铸五铢钱,文曰“太和五铢”。宣武帝元恪永平三年(510)冬,又下令,造五铢钱,史称“永平五铢钱”。但使用范围皆不广,仅限京都洛阳及附近地区,至肃宗孝明帝元诩熙平(516—518)初,诏令太和五铢、永平五铢及古钱一并通用。二年(517)冬,纳尚书崔亮之奏谏,在有铜山处即开炉铸钱,民间仍多私铸者,因此,钱转小薄,坏钱充斥。建义元年(528),重盗铸之禁,开纠赏之格。铸钱都将长史高谦之建议铸三铢钱,其弟高恭之认为欲救钱币滥恶之弊,应铸大钱,使钱重如其文。后遂用杨侃计,铸五铢钱。自永安二年(529)九月至次年正月,官立炉开铸,文曰“永安五铢”。铸成后,“官欲贵钱,乃出藏绢,分遣使人于二市卖之,绢匹止钱二百,而私市者,犹三百”。此次铸钱,原拟尽力统一钱币,稳定钱值,均未达目的。且随着社会动荡不安,盗铸者益多,钱币大小轻重更为混乱,东西魏时尤甚。参见“太和五铢钱”(275页)、“永平五铢钱”(638页)。

猜你喜欢

  • 延尔黎

    见“匹黎尔”(197页)。

  • 北凉武宣王

    见“沮渠蒙孙”(1513页)。

  • 回回国

    见“花剌子模”(999页)。

  • 合主部

    辽代部族名。辽天祚帝保大四年(1124),※耶律大石自立为主,率众西行,至可敦城(今蒙古国哈达桑东),驻北庭都护府,召集该部等18部王众宣谕,誓复辽朝大业,获得支持。18部共出精兵万余归大石统率,致使

  • 大黑河

    河流名。蒙古语称伊克图尔根高勒。以流域土质色黑得名。是黄河支流,位于内蒙古中部。北魏时称荒干水,隋唐时称金河。从大青山流出,西南流经呼和浩特市郊,至托克托县河口镇入黄河。长约219公里,可溉面积50余

  • 蒲剌束

    即“颇剌淑”(2139页)。

  • 马氏家乘

    回族族谱名。修成于清末。全1册。书前抄录《天方正学》等书之材料。正文分《咸阳王祧记》、《谱系》、《马德龄世系》、《咸阳王抚滇绩》、《马德朝世系》、《马云程世系》等部分。附录《蒙化直隶厅科举》、《蒙化志

  • 白苏尼

    见“白苏尼咥”(605页)。

  • 胡母里

    契丹遥辇氏部落联盟后期首任执政官。审密氏人。姓萧,为北府宰相萧敌鲁五世祖。痕德堇可汗时,曾出使唐朝,被扣留幽州,后遁归国,任决狱官,是为契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新职任,子孙世袭。不日而卒。景宗保宁五年(9

  • 波朗

    傣语音译,“波”意为“父”或“长者”,“朗”含有“绳索”或“捆绑”之意,即专以绳索束缚他人的长官。解放前云南西双版纳封建领主召片领及召勐派往下属辖区负责督察工作的特使。大多由领主的家臣或亲属充任,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