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汉人枢密院

汉人枢密院

契丹王朝中央官署。又称“契丹南枢密院”。《辽史·百官志》称:契丹官制特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侍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枢密院之设,盖置自辽太宗入汴(今河南开封)灭晋之时(大同元年,947年),是年八月,辽世宗置北院枢密使,九月,改元天禄,再置南枢密使院,以高勋为首任。北、南院时备。两院合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对其所掌,史有两记,一为“掌文铨、部族、丁赋之政,凡契丹人民皆属焉。”即掌契丹民事,“元好问所谓‘南衙不主兵’是也。” (《百官志》一);一为“掌汉人兵马之政。”(《百官志》三)。今有人解释:所记执掌不同,反映设置初期与辽中期以后该衙职能的变化。契丹习俗崇日,毡帐皆东向,因该署“牙帐居大内之南,故名南院。”正职为南院枢密使,另设知南院枢密使事、南院枢密副使、同知南院枢密使事、签书南枢密院事等。其官吏大都由进士充任。辽代末年,皆以皇太子(皇位继承人)为总北南院枢密使事。据《辽史·百官志》载,契丹共设三枢密院。于※北面朝官中设“契丹北枢密院”和“契丹南枢密院”;于南面朝官中又有“汉人枢密院”。今人研究认为,此载有误,后两院实为一衙,契丹南枢密院即汉人枢密院。

猜你喜欢

  • 黑齿常之

    ? —689唐朝将领。百济西部人。姓黑齿。骁毅有谋略。原为百济郡将。唐高宗龙朔(661—663)中,降唐。累迁左领军员外将军、洋州(今陕西西乡县)刺史。仪凤三年(678),从李敬玄、刘审礼征吐蕃,以功

  • 阔恩布如昂库

    一种圆顶低矮的简陋棚子。“阔恩布如”亦作“昆布如”,“圆顶”之意;“昂库”亦作“安口”,“棚子”的意思。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旧时赫哲人春夏秋三季外出捕渔、狩猎时的传统住所。搭盖方法:从

  • 达扎路恭

    吐蕃大臣。全称思兰·达扎路恭,又称论悉诺罗,一说即唐书之马重英。吐蕃赞普赤松德赞(755—797年在位)时大臣。曾因崇信本教反对兴佛遭流放,后改信佛教。赤松德赞未掌政时即得到其支持,消灭臣下叛乱,故深

  • 翟柤

    见“狄柤”(1104页)。

  • 晾马

    蒙古族控马、吊膘之方式。蒙古族自古以畜牧、狩猎为业,马匹与其衣食住行密不可分,特别是在围猎、作战中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其战士一般都备有两三匹强劲的战马,或长途奔袭,克敌制胜,或迅速撤退,使追兵望尘莫及,

  • 安同

    ?—429北魏大臣。其先祖世高,汉时以西域安息王侍子入洛阳。历魏晋,避乱辽东,故史称辽东胡人。前燕殿中郎将安屈子。随父友公孙眷经商,见拓跋珪有济世之才,遂侍。登国(386—396)初,频使后燕,称旨,

  • 尚波于

    宋代秦州(今甘肃天水地区)吐蕃部落首领。居夕阳镇(今甘肃甘谷境)。常率众与宋争夺渭水南岸森林,毁宋之采造务,被边将高防弹压。建隆三年(962),为新任知秦州吴廷祚所招纳,受赐锦袍、银带。后,向宋献伏羌

  • 石砫宣慰司

    明、清四川土司名。明天启元年(1621),由石砫宣抚司升置。以原宣抚使马千乘子马祥麟晋为宣慰使,治石砫(今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管辖溪洞蛮民(今土家族等)。明隶重庆府(治今重庆市区),清隶夔州府(治

  • 蒲奴里

    见“盆奴里国”(1706页)。

  • 察木多

    地名。即今昌都。位于澜沧江上游,昂曲、杂曲两河会合处,为往来康藏间必经之路。东北与德格界,东接乍丫,西至丹达山与拉里界,南连察隅。水草肥美,气候温和。古为康或喀木区,唐为吐蕃所据,元朝置朵甘思宣慰司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