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洛阳伽蓝记

洛阳伽蓝记

书名。东魏杨衒之(一作羊衒之或阳衒之)撰。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郦道元的《水经注》并称为北魏、东西魏时期的三部杰作。衒之历官抚军府司马、期城郡太守。洛阳曾为东汉、曹魏、西晋的京都。太和十八年(494),北魏孝文帝又自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古城)迁都洛阳,此后40年,洛阳再度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由于皇室崇奉佛教,伽蓝(梵语佛寺)骤增,也是佛教重地。及尔朱荣入洛,杀王公朝士2000余人,当时死事之家多舍居宅以施寺,为死者祈福。永熙(532—534)初,“京城表里,凡有一千余”。东西魏分立,东魏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诸寺僧尼皆徙邺。后东西魏长期战争,洛阳备遭战火破坏。武定五年(547),衒之因事至洛阳,见往昔繁华的洛阳古城,此时“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抚今思昔,感触万端,遂抱着对故都横遭大劫之沉痛心情,撰写此书。分城内及四门之外共5篇,追叙北魏盛时洛阳内外伽蓝的兴隆景象,兼叙政治、人物、风俗、民族、地理以及掌故传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书中用细腻的笔触记述城内外著名伽蓝的结构和帝都风物、庭园景色;详尽记载北魏末年契胡尔朱氏拔扈的史实,并对拓跋鲜卑等贵族权豪和僧侣地主穷奢极欲的生活及其贪鄙性格,寓有讥评之意;描述洛阳商市,特别是永桥市和鱼鳖市的繁荣景象,生动地介绍了南北诸族饮食嗜好殊异的风俗。同时,记述了四方诸族归附者居住的四馆(金陵、燕然、扶桑、崦嵫)、四里(归正、归德、慕化、慕义)情况。此外,还据宋云《宋记》、慧生《行记》和《道荣传》,综述宋云、慧生西行求法经过,为研究古代西域及中印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本书文字简明清丽,颇有特色。传世刻本有如隐堂本、吴琯古今逸史本、绿君亭本、汉魏丛书本、徐毓卿本、璜川吴氏真意堂活字本,照旷阁学津讨源本、吴若准集证本、洛阳西华禅院重刊集证本、李葆恂重刊集证本、唐晏钧沈本、日本大正藏经本、四部备要重印集证本、张宗祥合校本等。1958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范祥雍校注本,1978年和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出版了修订本、校注补本。

猜你喜欢

  • 蒙古里

    即“蒙古”(2323页)。

  • 八朗安抚司

    明代四川土司名。永乐十五年(1417)二月置。属松潘卫,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境。永乐四年(1406)九月,京师鸡鸣寺僧端竹领占、洮州卫千户赵诚等,曾奉命前往该地招谕百姓。设安抚司后,该安抚司等21族土官阿

  • 秦边纪略

    书名。又名《西陲今略》。(清)梁份(约1640—1702,字质人,江西南丰人)编撰。6卷,首卷附图11帧。成书于康熙三十年(1691)。该书是作者对甘肃、宁夏、河套、部分蒙古地区,以及嘉峪关内外各地亲

  • 钟全

    ?—1234宋末畲族起义首领。畲族,江西赣州人。宋宝庆元年(1225),于赣州率畲、汉族起义军,响应以汉族义军首领陈三枪为首的起义队伍,活动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利用有利地形,采取灵活战术,抗击官

  • 拜亦撒哈

    明代瓦剌首领。有平章之衔。成化五年(1469),举兵反对太师阿失帖木儿,率披甲之众400人至哈密城中屯聚,向屯驻把思阔(巴里坤)之癿加思兰服属。寻遣使随哈密、吐鲁番通贡于明廷。

  • 尼满卫

    见“亦蛮卫”(872页)。

  • 耶律辟离剌

    辽末投金将领。契丹族。辽天祚帝天庆六年(1116)五月,降金。娶秘书监萧裕妹,官左卫将军、近侍局副使。海陵王完颜亮即位后,欲除金太宗诸子,命其从裕阴害完颜宗本和完颜宗美。事后,为绝众疑,被出为宁昌军节

  • 提孤

    十六国时期鲜卑乙弗部首领之一。乌地延从弟。驻牧于西海(又作曲海、屈海、青海,即今青海湖)一带。晋安帝义熙十四年(418),从乌地延降西秦乞伏炽磐。不久,举兵反秦,率5千余户西迁,受凉州刺史出连虔招喻,

  • 代戎

    戎的一支。参见“北戎”(527页)。

  • 诺鲁孜

    见“诺劳孜”(19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