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浪速话

浪速话

我国景颇族浪速支系说的一种话。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与载瓦语比较接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盈江、陇川、瑞丽、梁河等县,使用人口约3500人。国外主要分布在缅甸境内。以潞西县三台山区允欠话为例。语音特点:有单辅音22个。塞音、塞擦音分送气、不送气两套。塞擦音有舌尖前、舌叶两套。有唇齿音。有腭化辅音6个,由双唇部位和舌根部位的辅音组成。无复辅音。有单元音18个,分普通元音7个,紧元音6个,鼻化元音3个,紧鼻化元音2个。有复元音8个,均为前响型,由主要元音和i、u韵尾构成。有m、n、、p、t、k、7个节尾辅音。有3个声调,区别词义的作用较大。有较丰富的前弱化音节。语法特点:虚词和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形态变化不丰富。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10类。量词较丰富,数词、量词都不单独作句子成分,结合使用时次序为数词在前,量词在后。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和多数,双数和多数第一人称有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区别。单数人称代词有领格形式,用元音和声调的屈折变化表示。指示代词分近指、远指和更远指,后两类都有高指、低指和平指的区别。疑问代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多数。动词有体、态、式、人称、数等语法范畴。体有一般体、即行体、将行体、已行体4种,用在动词后加语尾助词表达。态有自动和使动,用辅音清浊交替、送气不送气交替、元音松紧交替和在动词前加虚化动词等手段表达。式有陈述、祈使、请求、疑问等4种,不同的人称和数,往往用不同的语尾助词表达。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程度的加深。结构助词有指明主语、宾语、定语等多类,句法作用较大。句子的基本语序为主—宾—谓,名词、代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一般在中心词后,带结构助词的形容词可在中心词前。状语在谓语前。词汇特点:词汇由单音节或以单音节合成的复合词组成,多音节的单纯词较少。复合词一般以联合、修饰、主谓、支配、补充等方式构成。派生词有前加、中加、后加3种成分,但也并不十分能产。四音联绵词较丰富。借词主要来自景颇语和汉语,也有一定数量傣语和缅甸语的借词。

猜你喜欢

  • 那没罕

    见“那木罕”(929页)。

  • 打女真

    契丹族强大后对东北女真民族的一种不等价的交换。契丹建国后,对女真设有榷场,进行贸易往来,女真以北珠、人参、生金、松实、白附子、蜜蜡、麻布之类交换,契丹有意压价,欺行霸市,并对女真人进行凌辱,此谓“打女

  • 温腿

    靰鞡鞋的一种。赫哲语音译。亦作“温得”。其不同于※“温塔”,仅以狍、犴、鹿等兽皮制作,且样式与做法也不同。“温塔”因以整张皮作鞋底和鞋帮,故有皱折;此用多张兽腿皮拼制而成,不仅无皱折,且美观、结实耐穿

  • 国阿辇

    契丹语音译,意为“收国”。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宫卫※永兴宫的契丹语音译为“国阿辇斡鲁朵”。

  • 跳仙会

    苗族反暴政组织。苗语称“布将帅”。民国三十一年(1942),湘西永绥县(今湖南花垣)民乐乡盐井寨苗族以“做善事,替世人解除疾病痛苦”为号召,组织苗族男女老少,崇奉上天的七仙姐,参加操练及传授“仙法”。

  • 什古乃

    亦作“什古迺”。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瘠人”之意。金代女真人有以此命名者,如丞相※完颜襄的祖父即名什古迺。

  • 旗常

    古作旂常。旂、旗、常,皆为古“九旗”名称之一。古代君王以“太常”(旌旗名。九旗中之画日月者,为帝王专用,故称之“太常”以为区别)、诸侯用“旂”(幅面画以交龙,无日月),作为纪功、授勋以及祭祀等典礼时应

  • 拓跋晃

    428—451北魏皇太子。字天真。鲜卑拓跋氏。太武帝※拓跋焘长子,为贺夫人所生。太武帝延和元年(432),立为皇太子,寻父东征北燕和龙(今辽宁辽阳市),命录尚书事。太延五年(439),父西征凉州,诏为

  • 李失活

    见“失话”(590页)。

  • 正统北狩事迹

    见“正统临戎录”(4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