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白马氐

白马氐

氐族的一支。一说以白马水(今甘肃文县一带)而得名。与羌等杂居。又称武都氐、白马、白氐、故氐。秦汉时活动于西汉水流域,即今四川北部、甘肃东南部。主要从事农业,产名马、牛、羊、漆、蜂蜜等。其首领自称氐王,聚众自守。西汉元鼎六年(前111),武帝以其地置武都郡(治今甘肃西和县南)。元封三年(前108),武都氐起兵反汉,武帝遣兵击败之,徙其一部于酒泉郡(治今甘肃酒泉)。东汉顺帝永和二年(137),白马氐起义,为广汉属国都尉击败。东汉末,其一支略阳清水氐豪帅杨腾(一说杨驹)迁居仇池,至杨千万时,被曹魏封为百顷氐王。后杨氏在陇西地区建立仇池政权。十六国时期建立前秦的略阳临谓氐苻氏、建立后凉的略阳氐吕氏皆源于白马氐。明清时的“白马番”可能为其遗裔。现分布在四川平武县、甘肃文县的“白马藏人”或“达布人”可能与其有渊源关系。

猜你喜欢

  • 者舌

    西域古地名。见《魏书·西域传》。即《隋书》、《新唐书》石国,唐代又作柘支、柘折、赭时,《经行记》作赭支。《元史·西北地附录》作察赤,《明史》称达失干,《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作塔什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共

  • 阿的

    元末明初云南师宗州土官。彝族。其祖辈为大理三十七蛮部之一师宗部首领,元末袭父职。明洪武十四年(1381),太祖遣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为左副将军、沐英为右副将军征云南。次年归附。十六年,设置师宗州(治

  • 鄂海

    ?—1725清朝大臣。满洲镶白旗人。姓温都氏。由笔帖式授内阁中书。康熙三十六年(1697)圣祖玄烨亲征噶尔丹,特简为陕西按察使,历陕西布政使、巡抚。四十二年,奉命会勘河南府至山西,由黄河挽运事宜,以赈

  • 曷烈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辽12宫下皆有瓦里之设。曷烈为辽道宗太和宫下之一瓦里。

  • 鱼皮部

    见“赫哲族”(2422页)。

  • 结拍

    拉祜语音译,意为“放债”。旧时云南省澜沧县拉祜族地区对借债的一种称谓。解放前随着当地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放债现象已很普遍,所放债务主要是粮和钱,借债多为贫苦农民,原因主要有青黄不接时缺口粮和生病及婚丧

  • 见“卢国”(549页)。

  • 吹忠

    藏语“chos skyung”的音译,意为“降神人”、“护法”;清译“吹忠”或意译“神汉”。旧时藏族对专事作法降神的宗教职业者的称谓。男女兼有。旧时西藏地方大至活佛转世、确认、重大事件的抉择,以及求雨

  • 伯腰

    见“巴岳特”(410页)。

  • 天义德

    清代至民国年间蒙古地区著名旅蒙商号之一。与※大盛魁、※元盛德合称为归化城(今呼和浩特)“三大号”。其成立晚于大盛魁数年。自康熙(1662—1722)年间起,约有200余年的历史。由郭、范、马三姓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