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益喜策丹

益喜策丹

?—1742

清代西藏地方官员。全称为萨古巴益喜策丹、萨古巴罗桑尊珠,汉籍作色固鼐。藏族。原为班禅卓尼尔。康熙五十六年(1717),拉藏汗与准噶尔军战于达木,经五世班禅调解,未遂。雍正五年(1727),阿尔布巴作乱,前、后藏军战于江孜,代表班禅劝说双方停战,达成暂时停战协议,待清钦差裁决。后左都御史查朗阿率清军抵藏后,献青稞万克(每克约合25—28斤),慰劳清军。乾隆二年(1737),五世班禅圆寂。次年,于后藏南木林宗扎西则谿卡找寻班禅转世灵童。奉扎什伦布寺遣,往拉萨向达赖喇嘛、颇罗鼐报告。五年(1740),携带五世班禅之器物,往南木林询查,确认该地一幼子为班禅转世灵童。同年,补为商卓特巴,办理藏务。

猜你喜欢

  • 清水河厅

    旧厅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南部黄河东岸,邻接山西省。明置东胜卫千户所。清乾隆元年(1736)置协理通判。六年(1741)隶山西归绥道。二十五年(1760),改理事厅。1912年改县。

  • 随丁

    蒙古语称“哈木济尔噶”,意为“随从附丁”。清代被指定为蒙古王公贵族私人服役的人。亦属※阿勒巴图的一部分。清顺治时(1644—1661),为示怀柔与笼络,从箭丁中选出部分人充当蒙古王公贵族的随丁,专为主

  • 喃哥

    明代沙州卫首领。蒙古族。※困即来长子。正统五年(1440),以缉探哈密声息有功,授都指挥同知。九年(1444),升都督佥事,掌卫印信。同年,瓦刺也先遣人授其为平章。十年(1445),遣众护送朝贡返回的

  • 哈烈

    西域古地名。见《明史·西域传》,一名黑鲁。《元朝秘史》作亦鲁。《圣武亲征录》作也里,又作野里。即今阿富汗西北部赫拉特。公元前4世纪,希腊一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曾在此建亚历山大城。《汉书·西域传》译作乌弋

  • 哈音

    人形偶像名。达斡尔语音译。旧时,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村屯或氏族的巴格其、巴尔西、扎列(皆为巫师的别称)等死后,其灵魂变成精灵作祟时,用狍皮或羊皮制成人形偶像,称之为“哈音”。祭时不烧香,只

  • 世职官学

    清乾隆以后为八旗内年幼袭爵袭职人员所开办的学堂。雍正六年(1728),规定年岁未满的佐领和袭爵人员,皆入本旗义学内就学。乾隆元年(1736),改拨于八旗官学内就读。十七年(1752)定,八旗左右两翼各

  • 曲诺

    解放前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的被统治等级。彝语音译。“曲”意为“白色”,“诺”即诺伙的前一字,意为在诺伙等级下的“白骨头”(人)。汉称“白彝”或“百姓”。约占总户数的50%。身份世袭。成员不稳定,富裕阿加

  • 萧撒葛只

    ?—951辽朝第三代皇帝世宗之怀节皇后。契丹族。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妻淳钦皇后侄女,北府宰相※萧阿古只之女。天禄元年(947)二月,世宗耶律阮即位前受封永康王时纳为妃。次年,生耶律贤(即辽景宗)。四年

  • 卷伴

    见“贝非”(313页)。

  • 吉噶苏台

    内蒙古地名。一作吉尔曼台,均为蒙古语音译,意为“有鱼”。据蒙文《俺答汗传》载,第三世达赖喇嘛于万历十六年(1588)应察哈尔部及明朝之请,离土默特部前去传教,途经喀喇沁部时,在此圆寂。喀喇沁部的主要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