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祭山大典

祭山大典

羌族最隆重的祭祀活动之一。羌族人祭天为最隆重。因祭山时也祭天,故祭山会又称祭天会,或称山神会、塔子会、山王会。为古羌人祭祀山神,祈求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林木茂盛,地方太平的大典。一般以村寨为单位举行,有时联寨举行,由每户丁男参加。祭祀时间各地不一,一般在农历正月岁首,五月播种,十月是秋收时节。由各寨会首筹备,大典在羌寨附近山上的白石塔前林间空地上举行。届时全寨男子穿新衣,携带刀头、敬酒、三叉形式新月形馍馍赴会。由“”(巫师)为前导,众人尾随其后,在各种法器中,从村寨走向会场。祭祀时先在塔前点燃柏枝、香烛,举行“领牲”仪式,巫师诵祈祷词并念唱史诗。后,将水和几粒青稞丢入牲畜耳中,并向牲畜浇水,当牲畜发抖时,表示神已领受,即杀牲祭祀和放鸡归山。继由巫师将羊角放在塔顶,羊肉当场煮熟分给各户。随即向神求青稞种,由巫师将青稞籽撒在羊皮鼓的正面,就其分布状况判断吉凶,并据此决定禁忌事项,假托神灵旨意,宣布乡规民约,号召全寨共同遵守。接着由巫师继续诵经,在与会人胸前系一根羊毛线,由巫师带领,在塔旁饮※咂酒,跳锅庄。最后由巫师赞会首和寨民。一般从清晨到傍晚举行一天。若系吊狗祭山,则在每年的四月八日,将事先育肥的一条狗(最好为白色)倒吊在老林内的“吊狗树”上,狗颈上挂一串麦面馍馍,同时燃点柏枝或香烛。7天之后,若狗不死,则预示丰年,否则为凶年,须格外祈祷,以求神的保护。祭礼期间严禁入山采樵狩猎。

猜你喜欢

  • 昌平外志

    书名。清末麻兆庆纂修。6卷,约光绪十六年(1890)成书。兆庆(1835—1900),字余斋,别号巩华旧友、榆荫主人,昌平县贯市村(今属北京市)人。回族。早年在外省作军内幕僚,被保至后补训导。后归故里

  • 乌什办事大臣

    清代新疆乌什军政长官。乾隆二十四年(1759)置。驻乌什。三十年(1765),迁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帮办大臣来驻,改称乌什参赞大臣。五十二年(1787)复旧制。衙署有章京2员、笔帖式2员、委笔帖式4员、

  • 文煜

    ?—1884清朝大臣。满洲正蓝旗人。姓费莫氏。道光四年(1824),由官学生考取库使。十九年(1839),因承办《蒙古王公表传》等书告成,以小京官升用。二十二年,《大清一统志》书成,以主事候补。咸丰二

  • 芒松芒赞

    ?—676吐蕃赞普。又作赤芒松芒赞、芒伦芒赞或芒赞。650—676年在位。吐蕃王朝建立者※松赞干布孙,贡日贡赞(即贡松贡赞)之子,母阔久木杰赤格迪夏,吐谷浑族。唐永徽元年(650),松赞干布卒,其父先

  • 后唐文皇

    见“李国昌”(1036页)。

  • 咸同起义

    清代贵州苗族大起义。因发生在咸丰五年至同治十二年(1855—1873)之间,史称“咸同起义”。参加起义苗民达百万之众,遍及贵州东、东南及中部150余州县,延续达18年之久,是清代最大的一次苗民起义。苗

  • 苏拉卡

    生鱼片的一种。赫哲语音译。又称“刨花”,因鱼片薄如“刨花”得名。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赫哲人早期吃生鱼,切成大片蘸盐吃,后改为切薄片拌盐和姜葱等食。其为冬季吃的生冻鱼片。寒冬,他们将狗鱼

  • 丹津多尔济

    ?—1738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多罗贝勒※西第什里次子。康熙四十五年(1706),父卒,袭札萨克多罗贝勒。五十六年(1717),率兵赴阿尔泰防御准噶尔部策妄阿喇布坦

  • 砍木契

    苗族契约。又称砍木缺。苗民典卖产业时,无文字契约。甲乙当事者请中人为证,取木用刀砍之成缺。中人授之甲或乙为契。缺之多寡,视典卖价之多寡而殊。由卖方砍木授于买方,以1缺为10,若用百金则砍10缺。

  • 急递铺

    金元传送四方文书的邮驿。金泰和六年(1206)六月始置。十二月,设都提控急递铺官总其事。《金史·百官志·兵部》:“其制,该军马路十里一铺,铺设四人,内铺头一人,铺兵三人,以所辖军射粮军内差充,腰铃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