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称刺光祖

称刺光祖

?—1221

金大臣。幼名八狗,字仲礼。契丹族。移剌(耶律)氏。平章政事移剌道之子。以荫补閤门祗候、调平晋令、卫州都巡河、内承奉押班,累转东上閤门使,兼典客署今。大安(1209—1211)中,改少府少监,历任仪鸾局使、同知宣徽院使事、秘书监右宣徽使。兴定二年(1218),议国家长久之策,建言募土人威望服众者,委以方面重权,能收复一道,即以本道总管授之,能捍州郡,即以长佐授之,使各保一方,守土抗敌。自是兴起对各地地主武装封公设府之事。三年,转左宣徽使。四年,宣宗纳其策,封山东、河北、山西等地势力较大的地主武装首领王福等9人为九公,分别统辖该地区,或为割据一方之公侯,时称“封建”。

猜你喜欢

  • 措雪康

    藏语音译。西藏贵族家族之一。庄园在穷结地区。家族成员在清乾隆(1736—1795)中已跻身贵族行列。重要人物有顿柱彭错,光绪十四年(1888)为米本,十六年(1890)握一方兵权,二十二年(1896)

  • 师公舞

    亦名跳神。原系壮族师公做“道场”时的舞蹈,今改进为壮族民间舞蹈艺术。流行于广西河池、南丹、宜山、来宾、柳江、鹿寨、融安、贵县、邕宁、武鸣等地。相传起源于唐代。宋代名闻京师的桂林傩舞,乃其前身。表演者1

  • 部落使

    藏语音译。吐蕃官名。吐蕃在其本部及河陇吐蕃占领区均设此职。松赞干布在吐蕃设61个千户部,藏语谓“东岱”,每千户部设1千户长,藏语称“东本”。在敦煌文献《藏汉对照词语》残卷中,则称千户长(东本)为“部落

  • 拔拔嵩

    见“长孙嵩”(364页)。

  • 翟猛雀

    ?—416山西丁零族人。北魏泰常元年(416),召集吏民,入白涧山(今山西阳城县西北)起事,遭到魏内都大官张蒲与冀州刺史长孙道生弹压。大部分属众受魏军招抚,他率属下百余人出走,被追斩。

  • 三秦王

    十六国时期前秦奠基者略阳临渭氐帅苻洪的称号。三秦指今陕西秦岭以北及甘肃东部地区或指今陕西关中一带地区。东晋永和六年(350),苻洪被秦、雍二州徙民拥立为主,众至10余万,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

  • 谢强

    唐代黔州南谢首领。黔州(今贵州境)人。汉代牂柯郡大姓谢氏之后裔,西晋时,雄长一方,世为酋长。因居牂柯之南,故名南谢(今贵阳、惠水一带)。贞观三年(629),与诸谢氏入朝,唐改其地为庄州,授其为庄州刺史

  • 北方和东北古族名。一作秽、;有说《诗经·大雅·韩奕》“其追其貊”之“追”,即。是“貊”的单称(一说与貊是两个族称,周初至春秋初才混合为一族)。有人认为,

  • 赤约

    藏语音译。指旧时四川阿坝藏族牧区一些在富裕牧主家当牧工的人。多是自幼无依无靠者,在牧主家终年辛勤劳动,除吃穿以外,无任何报酬,有时还受主人虐待。大多终身在牧主家当牧工,是当地受剥削最深的阶层。

  • 渚冬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诸冬河卫、珠敦河卫。永乐十三年(1415)十月,与忽鲁爱等三卫同时设立,以长家等人为指挥同知等官。在今吉林省辉发河上游支流珠敦河流域。武宗(1505—1521年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