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稷桑之战

稷桑之战

春秋时期晋国与赤狄皋落氏之间的战争。春秋初,“狄之渠帅”皋落氏居于成周西北、晋都绛东南,即今山西垣曲县一带,与晋紧邻,威震晋都。晋献公在其宠妻骊姬的挑动下,于周惠王十七年(前660)将晋国军队分为上下军,献公自领上军,命太子申生率下军,向皋落氏发动进攻,企图消灭皋落氏,占据狄土。申生率晋军进入皋落氏牧地,战于稷桑(一说为今山西闻喜县)。皋落氏经顽强抵抗后,为保存实力向东北方向迁徙,进入壶关(今山西长治地区)。晋军没有达到消灭皋落氏的目的,只是“胜敌而返”。

猜你喜欢

  • 花仡佬

    古族名。又称花革老、花仡、花兜苗。以其服装用花布或五色布为衣裙而得名。主要分布在贵州贵阳、安顺、平伐(今龙里)、青山(今息峰)、施秉、黄平、龙泉等地。族称始见于明代,清代及民国沿袭之。今皆统称为仡佬族

  • 却藏呼图克图二世

    见“罗桑丹贝坚赞”(1423页)。

  • 额穆齐

    蒙古地区佛教大寺院授予的医学学位。地位比※ 孟阿棱巴高,须精通医学始能获得此学位。如隆寿寺活佛,其初即因精通医药而受封为额穆齐呼图克图。

  • 习勿啜

    唐代回纥汗国特勤。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国亡,偕兄嗢没斯、阿历支率众2千余人至振武(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投奔唐军,受册封为昌化郡公、冠军大将军、左威卫大将军,赐姓名李思义(一作思惠)。部众被

  • 东海郡侯

    见“完颜永济”(1151页)。

  • 达呼里

    见“达斡尔族”(735页)。

  • 唐征高丽

    唐对高丽的多次用兵。始于贞观十八年(644),经太宗、高宗两朝,前后持续凡25年。隋亡唐兴,唐高祖下诏与高丽“修好”,一度改变隋与高丽交恶20年的局面。及唐太宗继位,于贞观五年(631)派人前往高丽收

  • 伊都章京

    官名。满语音译。“伊都”,意为“值班”;“章京”,“办事员”之意。清代卫宿禁廷的班领。原称“伊都额真”。雍正元年(1723)定,“额真”一称并非臣仆之辈所宜用,于是遂将此时尚在应用的满字“固山额真”、

  • 伊犁总统事略

    即“西陲总统事略” (715页)。

  • 察贡

    参见“八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