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窝泥

窝泥

哈尼族他称。自称哈泥(哈尼)。元明清文献中先后称窝泥、斡泥、禾尼、和泥、倭尼等。皆“哈尼”的同音异写。天启《滇志》:窝泥,或曰斡泥。阿迷州称河泥,临安郡属蒙自县的江外及左能寨、思沱、溪处、落恐诸长官司,景东皆有之。��嘉县又曰和泥。阿迷州称阿尼。临安郡属蒙自县的江外和左能、思沱、溪外、落恐均在哀牢山下段东麓,��嘉在上段东麓,上段西麓即景东。同书《教化三部长官司》下也说其地长官及民人为和泥人。教化三部和广南在滇东南六诏山区。今文山即六诏山南麓,广南即今广南,在六诏山北麓。清雍正《古今图书集成·临安府徭僮侗蛮考》引康熙《蒙自县志》:“窝泥,自呼哈尼,蒙邑有河泥里即居也”。《蒙自县志·图考》:“县治河泥里远在江外”。河泥里为该县所辖13个编里之一,当地所谓江外即礼社江之西,哀牢山东麓今元阳县境。清代以后,各地称呼逐渐接近,一些风俗习尚和生产生活情况也大致相同。

猜你喜欢

  • 完颜王祥

    见“耶律王祥”(1307页)。

  • 木初

    1245—1425明代云南丽江土官。字启元,号始春。纳西族名阿得阿初。木得长子。洪武十六年(1383),击退西番大酋长卜劫对本府白交等地的进犯。七月以功授副千夫长。十七年,兼百夫长。二十一年(1388

  • 武会试

    清代八旗武科考试名目。辰、戌、丑、未年为正科,凡武乡试遇有恩科,则次年亦举行会试恩科。考中者称武贡士。汉军、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应试分别始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雍正二年(1724)、嘉庆二十年(1

  • 阿穆尔灵圭

    1885—1930清末民初蒙古王公。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人。博尔济吉特氏。亲王※僧格林沁曾孙,※那尔苏贝勒长子。光绪十六年(1890),父卒,袭贝勒爵。十七年,改袭博多勒噶台亲王爵。由印务协理乌力吉为

  • 鱼儿沟古墓

    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鱼儿沟。1976至1978年开始发掘。古墓石室盖木、多人丛葬。出土大量彩陶器、木器、小件铜器、海具、兽骨等。彩陶图案以三角纹为主。晚期墓葬中还出土有铁器、丝织物。为春秋至战国时

  • 五板船

    清代东北宁古塔一带满族的一种水上运载工具。出现较早,《明一统志》卷89已有记载。其制为3舵,由5块木板拼造,结合部不用灰麻,钉以木,水渍则塞以青苔。一般载10余人。运行时,常有一人手持青苔以待,防备漏

  • 蒙古联盟自治政府

    日伪政权。抗日战争时期在日军操纵下,由内蒙古部分王公贵族组成的伪政权。1937年10月27日,根据日本侵略者的意旨,通过在归绥(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第二次蒙古大会的形式,就原伪蒙古军政府改置。日本

  • 道拉吉打令

    朝鲜语音译,即“桔梗谣”。朝鲜族传统民谣。流行于延边等地区。描写的是妇女采集桔梗的劳动场景和爱情生活。旋律回肠荡气,极富抒情感。

  • 抛盏

    契丹、女真礼俗。又作排食抛盏。一说为※烧饭的同义语,详见该条(2038页);一说不然,《辽史·礼志》记祭山仪:“大臣、命妇右持酒,左持肉各一器,少后立,一奠,命惕稳东向掷之。”是为抛盏。

  • 阿保谨

    见“耶律阿保机”(13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