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策旺诺尔布

策旺诺尔布

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人。※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镇国公※托多额尔德尼嗣子。初授侍卫,擢内大臣、上驷院卿,兼蒙古正黄旗佐领。康熙五十一年(1712),袭札萨克镇国公。五十五年(1716),因青海蒙古右翼与左翼不和,受命与侍卫布达哩莅盟,劝令和好。五十六年,以准噶尔部策妄阿喇布坦遣策凌敦多布侵西藏,与侍卫阿齐图等驻噶斯侦御。五十七年,与侍卫色楞、四川总督额伦特援西藏,以接应迟延,前军失利。五十八年,奉命驻西宁。五十九年(1720),随平逆将军延信护送六世达赖喇嘛罗卜藏噶勒藏嘉穆错入藏。六十年,佩定西将军印驻藏。雍正元年(1723),察青海蒙古和硕特部贵族罗卜藏丹津谋叛,谏请设兵备御。继由西宁入觐,以进藏功,晋封固山贝子,赐三眼孔雀翎。四年(1726),授副盟长。十年,因老请休。

猜你喜欢

  • 瓜州之戎

    古族名。①参见“陆浑之戎”。(1189页)。 ②即允姓之戎居敦煌者。参见“允姓之戎”(402页)。

  • 宣慰同知

    官名。职位仅次于宣慰使,在少数民族地区授任土官,在宣慰使缺员时,则承担宣慰司的全部事务,起宣慰使作用。元代秩从三品,明代正四品。参见“宣慰使”(1747页)

  • 中俄科塔界约

    俄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又名《中俄科布多界约》。1883年8月12日(清光绪九年七月初十),伊犁参赞大臣升泰和俄国鄂木斯克军区参谋长巴布科夫签订。共5款。根据《中俄伊犁界约》的原则规定,具体

  • 帖睦尔补化

    见“帖木儿补化”(1398页)。

  • 白土城

    古城名。俗称丹阳城。位于今青海民和县南部。因其墙上长满苔藓,远望呈黑色,故又名黑城。东汉安帝(106—125在位)时置,属金城郡。后废。西晋复置。北魏凉州刺史郭淮破羌遮寒(一作塞)于白土,即此处。古城

  • 乙斯勃

    见“乙习本”(3页)。

  • 马良

    清末民初军官。字子贞。河北清苑县人。回族。幼习武,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光绪二十七年(1901),任山西武备学堂和直隶陆军速成学堂教习,后在北洋军中任军职至旅长。1916年任山东济南镇守使、第二师师长,

  • 梅式生

    见“晋熙蛮”(1837页)。

  • 贯酸斋

    见“贯云石”(1559页)。

  • 土游击

    官名。清代在少数民族地区所置世袭武职土官。为五种土弁之一。以当地豪强充任,颁给印信、号纸,秩从三品。因其故俗,使之抚辑土民,缉捕盗贼,追究抢掠,按例进贡,统帅土兵,随官军征战。其承袭、革除、升迁、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