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苗拳

苗拳

苗族传统武术。历史上曾用于军事战斗,今为一种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男女自古习之。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祭祀词中言,始于蚩尤,亦有“张祖先师”传授之说。与南拳、北拳相比,其手法、桩步及套路多具独特之处,自成一个流派。拳术名目繁多,多有苗语名称。按汉称有七十二手拳术、三十六手拳术、十八大手拳术、九大手拳术、三大手拳术、神拳十二套等。以神拳十二套为例,又分八合拳、四门拳、闭四门、开四门、六同拳、六合拳、十扣拳、二合拳、九滚十八踢、八虎窜幽州、哪叱闹海、罗汉拜灯等,其中有些源自汉族武术套路。言“三十六攻,七十二防”,技击手法防多于攻、先防后攻或防中有攻,功力上讲究粘功,多用滑手、滚手,以致敌穴道创伤和反关节创伤。并注重内功操练,即“暗功”,把点穴,反关节与格斗的基本技能互相结合。攻防手法有“两防一攻三变五合”,意在变化中出奇制胜。桩步动作严密,活动面小。善用七字步(又称赶步,进退踩“品”字形。使用器械有单刀、双刀、尺、锏、钯、叉、流星、神砂、神鞭、棍等。拳型古朴、刚健。

猜你喜欢

  • 史二官

    明代蒙古兀良哈三卫属部首领。简称史二。蒙古族。原驻牧于宣府(今河北宣化)塞外,与东蒙古右翼土默特部俺答汗长子辛爱黄台吉为邻,互相仇杀。嘉靖(1522—1566)中,率部投明朝,被安置于龙门所(在今河北

  • 迤逦免

    即“乙林免”(4页)。

  • 显陵

    西夏崇宗李乾顺墓号。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以西约4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西夏皇陵内。

  • 卜失兔

    ①亦作卜失兔阿不亥,即明代蒙古右翼鄂尔多斯济农博硕克图(2154页)。 ②指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领、第四代顺义王卜石兔(19页)。

  • 德勒克

    ?—1794清朝蒙古王公。巴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十一世孙,多罗郡王※璘沁长子。尚和硕和婉公主,封和硕额驸。因体弱,未袭王爵,以公爵在内廷行走,又在清字经馆译办经卷。乾隆二十一年(17

  • 小和卓木

    见“霍集占”(2548页)。

  • 拓西金山王

    见“张承奉”(1181页)。

  • 冯仆

    陈朝岭南地方官吏。字龙贤,号独统。南越俚人女首领※洗夫人之子。陈武帝永定二年(558),受母命率岭南诸首领至建康朝陈,被封阳春郡太守。宣帝太建元年(569)十月,广州刺史欧阳纥反,又奉母命率南越诸酋长

  • 敕勒九姓

    见“九姓铁勒”(36页)。

  • 玉壁之战

    南北朝时东西魏军的一次战役。玉壁位于今山西稷山县西南。西魏大统四年(538),骠骑将军李思政以此地险要筑城,并自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东北)移镇之。后徙并州刺史,仍侨治于此。八年(542),思政回镇弘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