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茶引

茶引

金、元时期茶商销售茶的凭证。元代,茶叶为专卖品。商人须购买茶引,凭引始能通行货卖,由产茶地所设茶运司、提举司执掌发引事。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立茶法,定长引、短引之制,长引每引茶120斤,收钞5钱4分2厘8毫,短引90斤,收钞4钱2分8毫。十七年,废长引,专用短引。年发引多达百万道。有元一代,茶法极严,商旅所到处须随处验引。售完,3日内赴所在官司注销,逾期,杖60。凡无引贩卖私茶及转让茶引、涂改字号、增添斤重、引不随茶者,杖70、茶一半充官,一半付告人充赏。伪造引者处死,家产付告人充赏。明、清因之。清初视路途远近及行销地区,亦有长引、短引,内地腹引、边地边引之分。其法先由户部颁引于四川、陕甘产茶区。商贩向政府纳税领引,凭引购茶,运销,每引连包重百斤,茶与引相符者则准远销,茶引不符或无引者则视同私茶,予以没收或处罚。乾隆年间(1736—1795),因川省松潘引多、茶壅,将天全州之积引改拨成都、彭县、灌县行销,后3县欠茶课税银,豁免。同治年间(1862—1874),印官茶票代引,不分省份,各地商贩均领印票,每引50道给票1张,计茶40包,每包正茶100斤、副茶25斤,四川茶引专销康、藏地区。清末大部分地区废引,西藏,陕甘至民国时亦废。

猜你喜欢

  • 根多

    珞巴族对调解人的称谓。又作根东、格杭杜、布胡特。一般自然形成,亦有推举产生。由有德才、机智勇敢、阅历资深、精明强干、能言善辩、办事公正,并享有威望的男性或少数女性充任。调解村寨或氏族内外的纠纷,受人尊

  • 西落鬼戎

    古族名。一说,“落”即“潞”。在今山西上党潞城一带,为狄族隗姓的一支。商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历伐之,俘十二(一作二十)翟王,族衰败。

  • 李遇

    西夏将领。党项羌族。夏崇宗时,金国方强,常与夏国争夺宋地。正德元年(1127)五月,受崇宗李乾顺命,领兵攻宋威戍城,以金将婆卢火先取,两军战于城下,战不利,乃遗书金将完颜娄室,许以夏国天德、云内归金,

  • 清孝端文皇后

    1599—1649清太宗皇太极皇后。名哲哲。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内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女。明万历四十三年(1614)四月,由皇太极亲迎至辉发扈尔奇山城,成礼。崇德元年(1636),册封为皇后,正位中

  • 跳步扎

    蒙古喇嘛教寺庙举行法会时的一种宗教仪式。蒙古语,意为“驱魔散祟”。又译“跳布扎”,俗称跳鬼、“撵鬼”、“打鬼”。从西藏传入。流行于内蒙古、青海等地。大寺庙每年都要进行一次,一般选在正月或四月。以求驱鬼

  • 宜州

    古地名。唐置羁縻州,五代十国至宋因之。唐属邕州都督府,宋属广南西路经略安抚司。统龙水等县及诸羁縻州、县、峒10余所。治所在龙水县(今广西宜山)。向为壮族及其先民聚居区。

  • 项烈

    见“萧斡”(1991页)。

  • 益离城

    见“亦力把里”(872页)。

  • 巴阿邻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八邻、霸邻、把怜。与成吉思汗所出之孛儿只斤氏同宗,为孛端察儿(成吉思汗十世祖)之子巴阿里歹之后裔。相传为孛端察儿所掠妇女所生,故名,意为“俘获”,后子孙遂以为氏。又有蔑年、你出古

  • 彭玕

    唐末吉州土官。吉州(今江西吉安)庐陵赤石洞蛮首领。曾为胥吏,因蓄有大志,辞职归农,在家乡王岭山破家鬻产,打造刀枪,制作甲胄,与兄弟倡率义师,以自卫乡里为名,招收武勇之士500余人。立偏裨,设号令,雄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