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挞不也
辽道宗朝大臣。字斡里端。契丹族。国舅郡王萧高九孙。史载其性刚直。咸雍年间入仕,补祗候郎君。大康元年(1075),为彰愍宫使。娶道宗次女赵国公主糺里,拜驸马都尉。三年,迁同知汉人行宫都部署。时朝内争权激烈,耶律挞不也见枢密使耶律乙辛擅权恣虐,欲除之,事泄未果,反被诬与皇太子耶律濬谋废立。他因平时与耶律挞不也相善,受株连,是年六月,同遇害。及天祚帝即位,昭雪。乾统年间,追封兰陵郡王,绘像宜福殿。
辽道宗朝大臣。字斡里端。契丹族。国舅郡王萧高九孙。史载其性刚直。咸雍年间入仕,补祗候郎君。大康元年(1075),为彰愍宫使。娶道宗次女赵国公主糺里,拜驸马都尉。三年,迁同知汉人行宫都部署。时朝内争权激烈,耶律挞不也见枢密使耶律乙辛擅权恣虐,欲除之,事泄未果,反被诬与皇太子耶律濬谋废立。他因平时与耶律挞不也相善,受株连,是年六月,同遇害。及天祚帝即位,昭雪。乾统年间,追封兰陵郡王,绘像宜福殿。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哈玛尔卫。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哈玛尔卫,并说清代有哈玛尔山,在呼伦布裕尔(今海拉尔市)西300余里。
清初将领。满洲正红旗人。钮祜禄氏。号巴图鲁。天聪年间,屡败蒙古及明军。崇德七年(1642),随军攻明锦州,设伏高桥,败明经略洪承畴兵。八年,从大将军饶余贝勒阿巴泰征明,攻河间府城,先登克之,赐号“巴图
见“吉能”(680页)。
以生女真人所置契丹部族名。辽圣宗时(982—1031)以所俘鼻骨德部落民户所置,为圣宗三十四部之一,其部民原为契丹皇族诸宫卫奴隶,后户口蕃息,时圣宗释免奴隶,置部,取得平民地位。部设节度使统领,隶北府
古地名。亦名尉那岩城。高句骊国第二个都城。故址为今吉林省集安县城;一说在今朝鲜义州,不确。高句骊始祖朱蒙建国,初都于※纥升骨城,朱蒙卒,子类利继位称瑠璃王,于其二十一年(公元2年),筑尉那岩城,次年迁
①清代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台吉。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顾实汗第三子。明崇祯九年(1636)随父自额尔齐斯河徙牧青海,隶青海右翼。驻牧额济纳河和乌兰穆伦河之间,为清初青海和硕特八台之一。 ②(?—177
藏传佛教寺院名。位于西藏日喀则东南。宋元祐二年(1087),由僧人杰尊喜饶迥内创建。因寺区多生名为“夏鲁”之野草,故名。元时设夏鲁万户,为乌思藏十三万户之一。府址即在该寺。由把持该寺的地方势力阿氏家族
元代驿站名。设于首都大都(今北京),为全国驿站总枢纽。通过逐站接力,通往全国主要干线。东路、北路经通州、蓟州衔接辽阳、岭北行省驿路。西路经昌平,至榆林,分别与西路驿站相接。南路经良乡、涿州。南下与南方
见“鹘笃”(2452页)。
藏语称“美多却杰”,意为“摆花节”。藏族传统盛会。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等地。每年藏历正月十五举行,故又称“正月十五灯节”。始于明永乐七年(1409)正月十五日,时宗喀巴创办拉萨※传召法会,为文成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