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人
古族名。又名蒲蛮。明清文献对布朗、德昂族的称谓。其俗,青红布裹头,项以青小珠贯而系之,多者为贵,无则为贱。下穿花裙,身挂花套长衣,膝下系黑藤数道。妇人绾髻于脑后,以花布围腰为裙。赤脚而行,涉水登山,其疾如飞。明时分布在永昌(保山地区)、银生(景东以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带)、开南(景东南思茅一带)等处。清代分布在宁(临沧)、江、镇沅、普洱、楚雄、永昌、景东等府。在顺宁以东部分,因受彝、汉族影响,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
古族名。又名蒲蛮。明清文献对布朗、德昂族的称谓。其俗,青红布裹头,项以青小珠贯而系之,多者为贵,无则为贱。下穿花裙,身挂花套长衣,膝下系黑藤数道。妇人绾髻于脑后,以花布围腰为裙。赤脚而行,涉水登山,其疾如飞。明时分布在永昌(保山地区)、银生(景东以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带)、开南(景东南思茅一带)等处。清代分布在宁(临沧)、江、镇沅、普洱、楚雄、永昌、景东等府。在顺宁以东部分,因受彝、汉族影响,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作阿奇卫,并说清代有阿实河在伯都讷(今吉林省扶余县境)东北400里。
参见“藏币”(2567页)。
即“也里古纳昆”(144页)。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哈拉河源。东至恰克图山梁,西接本部右翼左后旗及中右末旗,南至乌里雅呼岭,北抵诺木图布拉克山梁。有佐领1。会盟于汗阿林盟。康熙四十五年(1706),贝子锡布推哈坦巴图鲁长子巴海助
见“中俄恰克图条约”(302页)。
南北朝晋熙郡诸民族的总称。以郡名为族称。分布在今安徽潜山一带。北魏太和(477—499)初,首领梅式生率部举兵,斩北魏晋熙太守阎湛之、晋安王子勋等,附刘宋。受封为高山侯,食所统牛岗、下柴2村30户。其
南诏封江河名。南诏第六世王异牟寻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封五岳四渎,封金沙江为一渎,祀在罗武部(今云南武定县);封澜沧江为一渎,祀在今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封黑惠江(即漾备江,一说即备溪江,或说系打冲
?—1767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全称孜仲达尔罕尼玛嘉木参。藏族。西藏穷结人。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弟子。噶伦布隆簪因失明离职后,七世达赖喇嘛以西藏广兴黄教,授意驻藏大臣奏准,补放一名喇嘛任噶伦。乾隆十
官名。明代在少数民族地区所设小土官,以当地头目充任。使附辑土民,谨守疆土,管理本地事务,听从官府征调。
即“基诺族起义”(20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