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赵琦

赵琦

1341—1393

明朝将领。甘肃临洮人。吐蕃族。字仲玉,小名脱儿,乡人呼其为赵脱儿,蒙古名脱脱帖木儿。金元时吐蕃名宦赵阿哥昌八世孙,元同知临洮府事赵华严禄子。元末,累官荣禄大夫、陕西行省平章政事、宣慰司都元帅,守临洮。后投靠元将李思齐,被收为养子,守西安。当明将徐达和邓愈率兵西进,洪武帝朱元璋致书李思齐谕降时,他以“临洮之地,两面临边,退可以守,进可以攻”为由,力劝李思齐拒降,进驻临洮。明军逼临洮,迫使李思奇不战而降,琦视大势已去,遂率属逃匿深山野谷。洪武二年(1369)降明,授宣威将军、临洮卫指挥佥事兼同知临洮府事。三年,随徐达讨未附元军余部。于临洮之白塔子峪口俘元国公按旦不花及省、院官30余人,并招抚岷州钱城堡等地吐蕃18族部。后又随明将汤和军取察罕脑儿,授广威将军、临洮卫世袭指挥同知,仍守临洮。十九年(1386),陪同耿炳文巡视西宁卫,协助当地土官整治社会秩序。二十年,从明将郭英北征。二十四年(1391),移师肃州(今甘肃酒泉),任肃州卫指挥使。二十六年(1393),坐事死。

猜你喜欢

  • 壮傣语支

    又称台语支,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语支之一。它包括中国的壮语、布依语、傣语和海南省的临高语。在国外,有泰国的泰语,老挝的老挝语、缅甸的掸语、傣痕,越南北部的岱语、侬语和土语,印度东北部的坎提语和已消亡的

  • 回子营

    即“回人佐领”(782页)。

  • 松赞干布遗训

    书名。藏文名《嘎钦嘎桂玛》,相传为伏藏(即埋藏于地下之书),后为掘藏者发现。撰者不详。从书末记载中提到止贡巴、热振巴等教派传人看,推知大体成书于12世纪。原书以手抄本传世。全书275页。北京民族宫有楷

  • 大屯城

    见“伊循城”(806页)。

  • 李谅祚

    1047—1068西夏第二代皇帝。党项羌族,本姓拓跋氏。景宗李元昊子,母没藏氏。生于两岔河行营,以河名谐音命名。夏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1048)方周岁即位,由母没藏氏与国舅没藏讹庞国权执政。福圣承道四

  • 拜霞

    水族节日。水语“拜”,意为“祭祀”,“霞”,为一个类似人形的岩石,水族视之为神,又代表有血缘关系的家族组织。一霞分12股,12股分居在不同地区,但在同一时间祭祀。每12年举行一次。少则6年。逢子、午年

  • 乾祐

    ①五代后汉高祖刘知远、隐帝刘承祐年号。948—950年,凡3年。 ②五代时北汉世祖刘崇即位后,仍沿用乾祐年号,为乾祐四年。至乾祐七年(954,一说八年)崇卒,养子刘承钧继位,不改年号,直至乾祐九年,逾

  • 慕容威

    695—756唐代吐谷浑王族。字神威慕容氏。慕容宣彻子。初受唐封左武卫郎将,后迁左领军卫大将军,仍充长乐州(今宁夏同心)游奕副使,“统戎旅,辑宁沙塞”。娶则天皇后侄孙女、燕国公武延寿女为妻,封平阳郡夫

  • 毛南三酸

    毛南族传统风味食品。毛南语称“腩酸”、“瓮煨”、“索发”。流传于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及邻县毛南族聚居区。毛南人“百味用酸”,此三味食品最受欢迎。“腩酸”即酸肉,将猪肉或牛肉切成薄片,盐渍两三天,与蒸熟

  • 矣和睑

    唐代南诏地方行政区划名。为“十睑”之一。近人研究认为应作“太和睑”,因治所在太和城(今大理旧县城南十五里太和村),系南诏首府,王直接统辖,设官治理。参见“十睑”(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