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道安

道安

312—385

十六国时期佛教高僧。汉族。常山扶柳(今河北冀县西南)人。本姓卫。自幼父母双亡,为义兄孔氏所育。12岁出家。因容貌丑陋为师所轻,常供役于田圃。后从师受具足戒而发愿游学,师事佛图澄,得嫡传,学业大进。及佛图澄寂逝,为避慕容氏与石氏战争,隐居护泽(今山西阳城),与太阳沙门竺法济、雁门昙讲、邺都竺增辅等研习经典,又与竺法汰共登飞龙山,同僧先、道护等人一起探究经论,并于恒山建立寺塔。45岁时回冀州(今河北高邑县西南),住受都寺集门徒数百人,弘布法化。后为避战乱,被迫四处流徙。率慧远等400余人辗转至襄阳,住白马寺。前秦建元十五年(379),苻坚略襄阳,应坚清,前往长安化导徒众并研习经典。相继撰《光赞折中解》、《光赞抄解》、《放光般若折疑准》、《折疑略》、《起尽解》、《道行集异注》、《大十二门注》、《小十二门注》、《了本生死经注》、《人本欲生经注》、及大量经论序文。因其谙熟群书,通晓阴阳、算术,故于译注,俱能攻其幽远,探其蕴奥。主张译经要注意“五失本”,即在五项规定内不失“”本原形;“三不易”,即不得擅自更易经文的3项根据。为便于判别佛典根据,于东晋兴宁二年(364),还撰写《综理众经目录》1卷。武帝太元十年(385),被后秦姚苌杀死。是中国佛教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之一。

猜你喜欢

  • 突吕不也

    见“耶律突吕不”(1327页)。

  • 委正

    见“威正打儿汗台吉”(1619页)。

  • 和鄂尔勒克历史

    书名。作者不详。原著为托忒文。约成书于18世纪中期。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新疆社会科学院原民族研究所及新疆大学历史系部分研究人员在和静县考察时取得。书中对土尔扈特西迁、四卫拉特构成、喇嘛

  • 天顺皇帝

    见“耶律璟”(1304页)。

  • 马福寿

    清末抗击八国联军的甘军将领。绰号“王统领”。甘肃东乡红泥滩人。东乡族。清同治年间马悟真、马占鳌起义军将领马万有第四子。马占鳌降清后参加清军。光绪二十年(1894)随董福祥入卫京师。二十六年(1900)

  • 绰克讬

    清朝大臣。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太宗时,授二等侍卫。崇德六年(1641),随军征明,攻锦州,以功授一等侍卫。顺治元年(1644),在京都任内大臣、理藩院侍郎、议政大臣。后缘事革职。康熙十四年(1675

  • 天籁集

    书名。金末元初人白朴(1226—?)所撰散曲集。凡两卷。朴字仁甫,又字太素,号兰谷,真定(今河北正定)人。生长于朝代更迭之际,流离窜逐,与父相失,被元好问收养成人。后徙家金陵(今南京),从诸遗老放情山

  • 元符河湟之役

    元符年间北宋进攻河湟唃厮啰政权的战争。元祐八年(1093)十月,宋哲宗亲政,次年4月改元绍圣,以示“绍述”(继承)神宗复河湟取西夏之遗志,遂以应接初立之吐蕃王子溪巴温和抚慰邈川(今青海乐都)附宋诸部首

  • 前燕幽帝

    见“慕容暐”(2436页)。

  • 彭翼南

    明代湖广永顺司土官。字晋卿。土家族。永顺(治今湖南永顺县东南)宣慰使※彭宗舜子。嘉靖三十三年(1554),袭宣慰使职。三十四年,奉调率土兵3000协剿倭寇,会于松江。参加王江泾之战,大败倭寇,斩首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