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邺城

邺城

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地处太行山东麓冲积扇平原,漳河临城横卧,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从春秋时期齐桓公始建,至北周大象二年(580)被毁。邺城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200多年,曾多次营建和破坏。汉末丧乱,邺城为袁绍割据北方基地,统辖冀、青、幽、并四州。建安九年(204),曹操破袁绍部,进据重建之,成为曹氏政权争雄天下、扫灭蜀吴主要政治经济军事基地和文化中心,辖10郡。曹丕称帝定都洛阳,以邺为北都。十六国时期,又先后为羯族石氏后赵、汉人冉闵冉魏、鲜卑慕容氏前燕、拓跋鲜卑东魏、鲜卑化汉人高氏北齐的国都。邺五为都城近百年,历经变迁,其城市布局格式奠定了中国城市建设的基础,对后代的长安、洛阳,甚至北京均产生深远影响。古建筑颇多,据不完全统计,邺北城有大型建筑40座,邺南城33座、堂、殿、楼、阁、台、廊、苑、玄,应有尽有,建筑宏伟壮观。邺西北隅的三台(铜雀、金凤、冰井)是邺建筑的标志。其中铜雀台高12丈,台上建楼5层,高15丈,计27丈,有15尺高铜雀于楼顶,其南北的金凤台、冰井台皆高8丈,三台以复道楼阁相衔接,台上均有屋室殿宇百余间。邺北城中羯族石虎所修的太武殿,基高2.8丈,东西70余步,南北65步,以金为柱、银为槛、珠作帘、玉作壁。邺南城建筑较北城更豪华富丽,太极殿前正门阊阖门、昭阳殿东西长廊都为后代皇城城楼建筑及离宫别园中的歌台水榭所模仿采用。

猜你喜欢

  • 杰尊·喜饶森格

    1382—1445明代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藏族。下密院创建者,宗喀巴八大弟子之一。生于后藏古尔玛地方。于纳塘寺出家,拜堪钦珠巴喜饶为师,习修各种教法,法名喜饶森格。对香巴噶举教法有较深造诣。永乐八年(

  • 东方全史

    书名。一译《东方五史》。塔塔尔族库尔班·艾力·哈力德著。原书为塔塔尔文,1910年喀山出版。全书分12章。综述中亚费尔干纳诸汗及新疆南疆六城概况,喀喇汗朝苏图克·布格拉汗皈依伊斯兰教及阿帕克和卓统治南

  • 耶律安抟

    ?—953辽初将领。契丹族。辽世宗※耶律阮族兄。父迭里,辽太祖阿保机时为南院夷离堇,阿保机卒时因谏长子耶律倍继位惹怒淳钦皇后,被害。他自幼若成人,居父丧,哀毁过礼,见者伤之。既长,寡言笑,重然诺,循规

  • 才旦夏茸

    藏族学者。青海人。初为僧人。解放后在青海民族学院任教,培养了不少藏学人才。精通藏、梵、汉等语言文字,对佛学、语言学、历史学及书法都有造诣,长于年代学,其《夏琼寺志》、《汉藏辞汇》(上下册)及有关藏传佛

  • 德钦多吉

    1439—1487明代西藏察木多地区帕巴拉呼图克图一世。藏族。生于工布江达娘布地区。贡觉多登桑达贝桑之子。由德木塘巴剃度出家,法名帕巴拉,意为“圣天”。拜多登桑杰彭巴等数十名高僧为师,博学多识,广修显

  • 明正宣慰司

    清代康(喀木)区藏族土司。驻打箭炉。元代在喀木地方分置长河西、鱼通、宇远3安抚司。明代废安抚司,合置“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康熙五年(1666),置明正宣慰司,三十九年(1700),西藏营官侵扰炉边

  • 兀奴忽赤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兀讷忽臣”。“兀奴忽”意为“马驹”,“赤”意为“司事人”,《元朝秘史》释为“放乳马的”,即专门掌管放牧马驹者。蒙古俗,马驹与牝马分群放牧,以便挤取马乳,酿制马湩。据《元史·兵志

  • 米拉胡尔

    波斯语mirakhur音译。官名。掌管汗的马匹和出巡事务,大致相当于秦汉时代的太仆。※叶尔羌汗国有此官职。

  • 番耆

    清代对高山族“番社”中孚有声望的老者称谓。不属村社头人,但重要社务如通事、土目的禀举或请斥革,村社公有土地的给垦或典押等,常由他们签名认许,社内争执,通事、土目也常会同他们予以调处。

  • 泥撅处罗可汗

    ?—619隋代西突厥可汗。又作曷萨那可汗、曷婆那可汗、曷娑那可汗,简称处罗可汗。名达漫,又作达曼。阿史那氏。※泥利可汗之子。隋大业元年(605,一说仁寿三年,603),继为可汗,率部驻牧乌孙故地(今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