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玛如
珞巴族博嘎尔部落方言音译,意为“打记号”。订婚的一种仪式。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米林县以南的珞瑜地区。男儿成年后,如父母看中某家姑娘,便携带礼物,一起到姑娘家,向其父母提出攀亲要求,如女方父母同意,即热情接待。随后男方便择定吉日,派出介绍人,让其带上酥油、猪肉到女方家去。女方即派姑娘接待客人。介绍人乘姑娘不备,把事先准备好的一小块酥油抹到她的脑门上方,称为打记号。凡经这一仪式的姑娘,表示已有主人,他人不得插手,否则会引起纠纷。
珞巴族博嘎尔部落方言音译,意为“打记号”。订婚的一种仪式。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米林县以南的珞瑜地区。男儿成年后,如父母看中某家姑娘,便携带礼物,一起到姑娘家,向其父母提出攀亲要求,如女方父母同意,即热情接待。随后男方便择定吉日,派出介绍人,让其带上酥油、猪肉到女方家去。女方即派姑娘接待客人。介绍人乘姑娘不备,把事先准备好的一小块酥油抹到她的脑门上方,称为打记号。凡经这一仪式的姑娘,表示已有主人,他人不得插手,否则会引起纠纷。
南北朝时期略阳清水氐豪杨氏的称号之一。始于后仇池国君主杨盛,宋武帝刘裕于永初三年(422)册封其为武都王。继之,杨玄、杨难当、杨僧嗣自称武都王。宋、齐、梁、北魏也分别以此号赐杨玄、杨难当、杨元和、杨僧
见“撒麻耳干”(2495页)。
见“汉官”(616页)。
即“板升”(1293页)。
清政府对蒙古族的统治制度。是清政府自天命九年(1624)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近150年中,对先后归附和降服的蒙古各部,按照“建其众”以“分其势”,的统治意图,根据八旗制度组织原则,在蒙古原有社会
藏语音译。旧时四川甘孜藏族地区土司衙门官吏。由※吉松二人轮流担任,一年一换。为土司下最高一级官吏。奉土司之命,管理土司领地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事务。改土归流后,改称“保证”。其公署设在土司官寨内,遇
伊斯兰教著名古寺之一。位于北京市牛街。建于元初。当时有伊斯兰教学者波斯人阿哈买德和布哈拉人阿里2人,曾来此寺任掌教,先后于1280年和1283年病故,葬于寺内,至今墓、碑仍存。该寺于明正统七年(144
古国名。15世纪20年代,中亚钦察汗国(又称金帐汗国)分裂,东部为乌兹别克汗国所据。1456年,汗国部分游牧部落因不堪忍受阿布勒海尔汗压迫,在克烈汗和贾尼别克汗率领下,东迁至吹河和塔拉斯河流域,受到察
俗称《过山榜》。瑶族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历史文献。又叫《盘古皇圣牒》、《南京平王敕下古榜文》、《白箓敕帖》、《盘古圣皇榜文券牒》等等。迄今已发现百余件,有木刻印、石印、油印和手抄本,分折叠、卷幅、书本式
?—345成汉宗室、大臣。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巴人。成汉君主※李寿子。汉兴元年(338)七月,有告广汉太守李乾与大臣通谋,欲废寿,遂奉父命与大臣盟于前殿,约为兄弟。后任大将军,封汉王。太和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