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马哈木

马哈木

?—1416

明代初期瓦剌族首领。15世纪初,与太平、把秃孛罗分领瓦剌诸部,屡与东蒙古鬼力赤、阿鲁台等作战,争取对整个蒙古的统治权。永乐六年(1408),遣使至明廷贡马,并“请印信封爵”。次年,受明封为金紫光禄大夫顺宁王。同年,率军袭破蒙古可汗本雅失里及阿鲁台太师,占领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一带。十年(1412),杀本雅失里,立答里巴为汗。遣使至明廷,表示愿“献故元传国玺”,要求明廷派兵清除阿鲁台,遣还脱脱不花王子,并厚赐本部。十一年冬,拥兵3万东渡饮马河(胪胸河,今克鲁伦河),并派其将奥鲁渡河至漠南哈剌莽来(即广武镇,今内蒙古二连浩特北),扬言进攻阿鲁台。翌年,以“骄横不贡”,遭明成祖亲征。六月,兵败忽兰忽失温(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之地,遁走土拉河。十三年(1415),遣使向明廷贡马结好。次年,为阿鲁台所败,旋卒。一说马哈木即蒙文史籍中的巴图拉,出身于札哈明安绰罗斯家族。建文元年(1399),其父浩海太尉为额勒伯克汗误杀后,被封为丞相,统辖瓦剌诸部,尚萨穆尔公主。永乐十三年(1415),为乌格齐哈什哈所杀。或谓洪熙元年(1425),被阿岱可汗击灭。有的学者还认为他即是兀良合惕部者勒蔑六世孙巴噶穆(博汗)。

猜你喜欢

  • 张登

    战国时期中山国大臣。机智多谋,长期为中山国的利益而游说于大国之间。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在韩、燕、魏、赵、中山五国结盟“相王”期间,受中山王和相邦蓝诸君(一说即司马赒)的派遣,奔

  • 思达藏

    见“答苍”(2238页)。

  • 撒花

    蒙古语音译。源于波斯语。又译撒和、扫花。《元朝秘史》释为“人事”。(1)指馈赠礼物或宴请客人。《观堂集林》:“人事,犹云人情也”。“都城豪民每遇假日,必以酒食招致省宪僚吏翘杰出群者款之,名曰撒和”。把

  • 西使记

    书名。金末刘郁撰。1卷。郁,浑源人,字京叔,自号神川遁士。举进士,廷试失意,闭户读书,以文名。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蒙古军围汴京,乃北归。窝阔台十年(1238)诏试儒士,中选,充山西东路考试官。此

  • 大理国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

    宋代大理国古碑。简称石城会盟碑。大理国段素顺明政三年(北宋太祖开宝四年,971)立于鄯阐府石城(今云南曲靖市旧县城北),后埋没。清康熙十八年(1679)出土。今存曲靖市第一中学爨碑亭内。高121厘米,

  • 噶勒图

    见“赶兔”(1842页)。

  • 噶朗王

    旧时西藏东部一隅的割据土酋。又作“甘南木王”、“呷纳木王”、“波密王”、“噶朗木第巴”。藏语音译,“噶朗木”意为“天”或“上”;“第巴”意为“酋长”、“头人”。相传吐蕃第八代王止贡赞普被其大臣所杀,赞

  • 马骏

    1895—1928无产阶级革命家。又名天安。吉林宁安(今属黑龙江省)人。回族。1915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1919年“五·四”运动时,被选为天津学生联合会副会长,发动社会力量成立各界联合会,进行罢课、

  • 通名制

    旧时台湾高山族卑南人男性的年龄级组织。通常分为青年级、成年级和老年级,每级设有级长。一般十四五岁便加入青年级,加入时要举行杀猴祭,加入后要接受各种有关教育和锻炼,并开始居住于公廨(村公所)服役,经若干

  • 大百夷

    参见“百夷”(7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