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黄维翰

黄维翰

?—1931

近代东北民族史学者。字申甫。江西崇仁县(一说湖南长沙)人。汉族。清末乙未年(1895)进士。曾任陆军部主事、候补直隶州知州。光绪三十三年(1907)底,任黑龙江呼兰府知府。宣统二年(1910)初,转任龙江府(治今齐齐哈尔市)知府。因敢于直言,反映民众一部分饥苦实情,一直未被清廷重用,调任后仅8个月,就被夺官。后居故里,从事著述,1931年卒。在东北任职期间,他极注意东北地方史和民族史资料的搜集和研究,先著《呼兰府志》,后又撰《黑水先民传》、《渤海国记》2书。《呼兰府志》为第一部呼兰地方志书,凡12卷,约18万字,从地理、政治、财赋、交通、外交、祠祀、学务、武事、人物、礼俗、物产、艺文等12个方面,较全面地叙述了呼兰地区从古代至清末的历史沿革,从中可看到东北历代诸少数民族在这一地区的活动。《黑水先民传》,是一部从历史文献中辑录编撰的黑龙江地区著名历史人物传记。《渤海国记》是其晚年之作,“稿本粗具”后死去,由鲍奉宽为之整理补缺,经王晋卿审定,金毓黻作校后问世。该书对渤海国历史作了较全面的叙述,比此前唐元素(宴)的《渤海国志》和朝鲜徐相雨的《渤海疆域考》取材更全,并首次考得渤海末王大諲譔之前尚有大玮㹠一王,使渤海王世系恢复了原貌。

猜你喜欢

  • 辉陵

    金陵墓名。天会十四年(1136),熙宗追谥※完颜绥可为定昭皇帝,庙号献祖。皇统四年(1144),号其陵墓曰辉陵。原在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子)附近。正隆元年(1156)十月,迁葬于大房山(今北京房

  • 安岐

    清代鉴赏家。天津人。朝鲜族。安氏。字仪周,号麓村,亦号松泉老人。名所居曰“沽水草堂”。鬻盐准南,声势显赫。以好士称,江淮间文士贫而不遇者,多依以为生。嗜古今书画名迹以自娱。爱书画,精鉴赏,收藏之富,甲

  • 段隆

    元代云南大理第六代总管。亦称信苴隆。白族。大理人。※段正子(一作※段庆子)。元仁宗延祐四年(1317),继任大理总管。在职期间,元廷诏准土官无子嗣者,按当地风俗,以妻代管;梁王抵洱海,立保和奴子,号品

  • 沙陀

    古族名。一作沙陁。西突厥别部,也称沙陀突厥。据说为处月种,以朱耶(朱邪)为姓,一说“处月”、“朱耶”为同音异译,皆系“沙碛”之意。唐贞观(627—649)年间,居金娑山(今新疆尼赤金山)以南,蒲类海(

  • 西河丁零

    丁零之一部。因居西河郡而得名。北魏西河郡,治今山西汾阳,在吕梁山东麓,西河丁零可能大都居住在吕梁山中。北魏天兴二年(399),西河胡帅护诺于、丁零帅翟同等归附北魏,翟同可能是西河丁零。

  • 阿剌山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阿尔拉山卫。永乐五年(1407)二月,女真首领巴思答木、咬纳等50人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以巴思答木、咬纳等为指挥、千百户、镇抚。在前苏联境内结雅河右侧与黑龙江之间阿剌

  • 白高大夏国

    亦称白高国、大夏国、夏国。西夏国号。党项语音“庞喻领”。北京图书馆藏西夏文《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一和俄罗斯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藏西夏乾祐十五年(1184)刻印汉文《佛说圣大乘三归依经》等文献中,分别用西

  • 李倬云

    清初白族学者和诗人。字瑶峰。云南鹤庆州(今鹤庆县)人。自幼勤勉,博览群书,工古文,善赋诗。康熙四十七年(1708)中举,选学正。五十三年(1714),与佟镇、邹启孟共修纂《鹤庆府志》26卷,并收录其诗

  • 诺水东山之盟

    匈奴与汉使会盟。汉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汉遣车骑都尉韩昌、光禄大夫张猛送呼韩邪单于侍子归,闻单于民众益盛,欲北归,恐难制,遂与单于登诺水(又称诺真水)东山,刑白马,共饮血盟誓,约定汉匈一家,世代

  • 察合台文

    13世纪到20世纪初分布在中国新疆及中亚广大地区操突厥语族语言的部族和民族广泛使用的一种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音素文字。因其主要用于以成吉思汗次子的名字命名的察合台汗国及其后裔统治的地区而得名。察合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