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人物>杨时

杨时

【生卒】:1053—1135

【介绍】:

宋南剑州将乐人,字中立,号龟山。神宗熙宁九年进士。调官不赴。先后师事程颢、程颐,杜门不仕十年。历知浏阳、余杭、萧山,改荆州教授。金人攻汴京,坚论严为守备,除右谏议大夫;又反对割三镇以乞和,兼国子监祭酒。指斥蔡京蠹国害民,力辟王安石之学。高宗立,除工部侍郎。以图阁直学士致仕,专事著述讲学。卒谥文靖。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号为程门四先生,又与罗从彦、李侗等同列南剑三先生。其学术后被奉为程氏正宗。有《二程粹言》、《龟山先生语录》、《龟山集》。


字中立,世称龟山先生。南剑将乐(今属福建)人。熙宁进士,授官不就,先后师事程颢、程颐。南归时,颢目送之言:“吾道南矣”。杜门不仕十年。历知浏阳、余杭、萧山县,所至有惠政。徽宗时,以迩英殿说书;建请要害之地,严加备御。擢右谏议大夫兼侍讲,极言反对割三镇与金讲和。又论蔡京擅权、蠢国害民罪,指斥王安石学说为邪说。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兼侍读。后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致仕,著书讲学,东南学者推崇为“程氏正宗”。卒。谥文靖。


【生卒】:1053—1135

【介绍】:

宋南剑州将乐人,字中立,号龟山。神宗熙宁九年进士。调官不赴。先后师事程颢、程颐,杜门不仕十年。历知浏阳、余杭、萧山,改荆州教授。金人攻汴京,坚论严为守备,除右谏议大夫;又反对割三镇以乞和,兼国子监祭酒。指斥蔡京蠹国害民,力辟王安石之学。高宗立,除工部侍郎。以图阁直学士致仕,专事著述讲学。卒谥文靖。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号为程门四先生,又与罗从彦、李侗等同列南剑三先生。其学术后被奉为程氏正宗。有《二程粹言》、《龟山先生语录》、《龟山集》。


字中立,世称龟山先生。南剑将乐(今属福建)人。熙宁进士,授官不就,先后师事程颢、程颐。南归时,颢目送之言:“吾道南矣”。杜门不仕十年。历知浏阳、余杭、萧山县,所至有惠政。徽宗时,以迩英殿说书;建请要害之地,严加备御。擢右谏议大夫兼侍讲,极言反对割三镇与金讲和。又论蔡京擅权、蠢国害民罪,指斥王安石学说为邪说。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兼侍读。后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致仕,著书讲学,东南学者推崇为“程氏正宗”。卒。谥文靖。


【生卒】:1053—1135

【介绍】:

宋南剑州将乐人,字中立,号龟山。神宗熙宁九年进士。调官不赴。先后师事程颢、程颐,杜门不仕十年。历知浏阳、余杭、萧山,改荆州教授。金人攻汴京,坚论严为守备,除右谏议大夫;又反对割三镇以乞和,兼国子监祭酒。指斥蔡京蠹国害民,力辟王安石之学。高宗立,除工部侍郎。以图阁直学士致仕,专事著述讲学。卒谥文靖。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号为程门四先生,又与罗从彦、李侗等同列南剑三先生。其学术后被奉为程氏正宗。有《二程粹言》、《龟山先生语录》、《龟山集》。


猜你喜欢

  • 刘国容

    【介绍】:唐人。长安名妓。有姿色,能诗。与进士郭昭述相爱。后昭述授天长簿,赴任,行至咸阳,国容使女仆驰骑送书,书短情深,为长安子弟所传诵。

  • 张凤翼

    【生卒】:?——1636代州(今山西代县)人。万历进士。授户部主事。天启时,历任辽东巡抚、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总督蓟辽,专主守山海关。崇祯三年(1630)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升兵部尚书。七年,清兵

  • 王偁

    【介绍】:元徽州路婺源人,字伯武,号绝壑居士,又号六善居士。胡炳文之高足。

  • 党崇雅

    【生卒】:?——1666陕西宝鸡人。明天启进士,在明朝官至户部侍郎。顺治元年(1644)被举荐出任新朝刑部侍郎。次年疏请颁恩赦令,以免株连。被采纳。历官刑部、户部尚书,国史院大学士,加少傅加太子太傅。

  • 俞汝霖

    【介绍】:宋严州遂安人,字季泽。宁宗庆元初应募入伍,镇压辰州溆浦徭人,补承信郎。后官至都转运使。

  • 吴极

    【介绍】:明汉阳府汉阳人,字元无。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曾官知县。有《易学》。

  • 丁昆源

    【介绍】:清江苏丹徒人。得家传异方,善治大风癞疾,设医室于城内黄佑桥南,踵门求医者日不暇给。有医德,病者远至,留宿其家。

  • 郭琎

    【介绍】:明保定府新安人,字时用。初名进。永乐初以太学生入仕。擢户部主事。仁宗即位,累迁至吏部侍郎,兼詹事府少詹事,更名琎。宣德初升吏部尚书。识进士李贤有辅相器,授吏部主事,后果为名相。琎本人以威望轻

  • 刘韫

    【生卒】:?-477字彦文,刘道怜孙。历官步兵校尉、宣城太守。时,晋安王刘子勋起兵反,各地牧守多响应,唯韫弃郡归朝廷,以此为明帝宠信,官至中领军。顺帝升明元年谋反被杀。(,参见《南史》)【生卒】:?—

  • 中行说

    西汉燕(治今河北北京市)人。宦者。文帝与匈奴和亲,令他护送公主至匈奴,他不愿行,强使之,至则降匈奴,事老上单于与军臣单于,多方为之画策,使匈奴与汉为敌,侵扰边境,杀掳人民,并教单于为疏记与计数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