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人物>范纯仁

范纯仁

【生卒】:1027—1101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尧夫。范仲淹次子。仁宗皇祐元年进士。尝从胡瑗、孙复学。父没始出仕,知襄城县。累官侍御史、同知谏院。言王安石变法妨民,语多激切,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以新法不便,戒州县未得遽行。哲宗立,除给事中。元祐元年,同知枢密院事。后拜相。哲宗亲政,累贬永州安置。徽宗立,连除观文殿大学士,促入觐,以目疾乞归。卒谥忠宣。有《范忠宣公集》。


【生卒】:1027——1101

字尧夫,仲淹第二子。皇祐进士。历知襄城县,殿中侍御史,京西、陕西转运副使。神宗询问西北边事,上奏称“愿陛下且无留意边功”。拜兵部员外郎,兼起居舍人、同知谏院,陈王安石变法扰民,出知河中府。哲宗立,进吏部尚书,旋任同知枢密院事。元祐三年(1088),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力谏蔡确“车盖亭诗”为诽谤宣仁后。次年,以观文殿学士知颍昌府。又加大学士、知太原、河南等府。哲宗亲政,忤章惇意,贬武安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徽宗即位,起为观文殿大学士。以疾乞归。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忠宣。


【生卒】:1027—1101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尧夫。范仲淹次子。仁宗皇祐元年进士。尝从胡瑗、孙复学。父没始出仕,知襄城县。累官侍御史、同知谏院。言王安石变法妨民,语多激切,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以新法不便,戒州县未得遽行。哲宗立,除给事中。元祐元年,同知枢密院事。后拜相。哲宗亲政,累贬永州安置。徽宗立,连除观文殿大学士,促入觐,以目疾乞归。卒谥忠宣。有《范忠宣公集》。


【生卒】:1027——1101

字尧夫,仲淹第二子。皇祐进士。历知襄城县,殿中侍御史,京西、陕西转运副使。神宗询问西北边事,上奏称“愿陛下且无留意边功”。拜兵部员外郎,兼起居舍人、同知谏院,陈王安石变法扰民,出知河中府。哲宗立,进吏部尚书,旋任同知枢密院事。元祐三年(1088),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力谏蔡确“车盖亭诗”为诽谤宣仁后。次年,以观文殿学士知颍昌府。又加大学士、知太原、河南等府。哲宗亲政,忤章惇意,贬武安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徽宗即位,起为观文殿大学士。以疾乞归。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忠宣。


【生卒】:1027—1101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尧夫。范仲淹次子。仁宗皇祐元年进士。尝从胡瑗、孙复学。父没始出仕,知襄城县。累官侍御史、同知谏院。言王安石变法妨民,语多激切,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以新法不便,戒州县未得遽行。哲宗立,除给事中。元祐元年,同知枢密院事。后拜相。哲宗亲政,累贬永州安置。徽宗立,连除观文殿大学士,促入觐,以目疾乞归。卒谥忠宣。有《范忠宣公集》。


猜你喜欢

  • 陈南箕

    【介绍】:明末清初江西安福人,字狂农。明崇祯九年乡试副榜。明亡,与弟陈觏入欧公山,隐居二十余年而卒。

  • 张楚金

    道源族子。高宗时迁刑部侍郎。则天临朝,拜吏部侍郎、秋官尚书。后被周兴害死。著有《韩苑》、《绅诫》等。(187上/4870,参见《新唐书》)【介绍】:唐并州祁人。张道源族孙。举进士,高宗时累迁刑部侍郎。

  • 傅叔伟

    【介绍】:北魏清河人。傅永子。九岁为州主簿。及长,膂力过人。能弯强弓,左右驰射。又能立马上与人角骋。见者以为得永之武,而不得永之文。

  • 安煦

    【介绍】:元真定藁城人,号素庵。安熙弟。宗濂洛性理之学。父子伯仲自为师友。兄卒,抚其孤如己出。凡受学质疑于门者,随才立教,各有所得。宪府交辟,皆不起。

  • 盛讷

    字敏叔,以弘父。隆庆五年(1571)进士。由庶吉士累官吏部右侍郎。与尚书陈有年、左侍郎赵参鲁共治理铨政。母忧归,以笃孝闻。卒,赠礼部尚书。天启初,谥文定。【生卒】:?—1595【介绍】:明陕西潼关卫人

  • 重喜

    赵阿哥潘之子。初为皇子阔端充当亲卫。1253年随从忽必烈征伐哈剌章(今云南大理)。中统元年(1260)随从总帅汪良臣讨平浑都海的反叛。四年(1263)又从讨伐忽都、达吉、散竹台等。数战有功,授为征行元

  • 杜彦

    【介绍】:隋云中人。性果毅,善骑射。初仕北周,以战功拜大都督。入隋,授丹州刺史,进爵为公。突厥扰边,拜云州总管以镇之,屡斩其将,突厥畏惮,不敢犯塞。未几以疾还,卒。

  • 纳海

    姓纳喇。满洲镶蓝旗人。喀山之子。累封至二等伯。官摄噶布什贤噶喇昂邦。多次从军攻略明关内外地方,在大同、锦州、松山、蓟州、山东等处屡败明军。

  • 云路

    【介绍】:清湖南保靖人,字登西,晚号墨癖老人。乾隆二十七年优贡生,充景山教习,授建德知县,以故去官,教士于乡,成就甚众。以诗古文负时誉,学者称覞斋先生。卒年九十余。

  • 应撝谦

    【生卒】:1615——1683字潜斋。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诸生。尽心于理学,拒绝仕宦之途。以躬行实践为主,不喜陆、王之说。于《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皆有著述。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