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瑜
南朝陈人,字干玉,琰弟。少笃学,从汝南周弘正受《庄子》、《老子》,诣僧滔法师学《成实论》,并通大旨,州举为秀才。初为安成王行参军,转东宫学士。历迁太子洗马、中舍人。皇太子好学,欲博览群书,以子集繁多,命其钞撰删繁,未就而卒。有集十卷。(,参见《南史》)
【介绍】:
南朝陈吴郡吴人,字幹玉。陆琰弟。少笃学,美词藻。曾师事周弘正学《老子》、《庄子》,又从僧滔受《成实论》。州举秀才,为安成王行参军,迁东宫学士。宣帝太建中,累迁太子洗马、中舍人。奉皇太子命抄撰子集,未就而卒,年四十四。
南朝陈人,字干玉,琰弟。少笃学,从汝南周弘正受《庄子》、《老子》,诣僧滔法师学《成实论》,并通大旨,州举为秀才。初为安成王行参军,转东宫学士。历迁太子洗马、中舍人。皇太子好学,欲博览群书,以子集繁多,命其钞撰删繁,未就而卒。有集十卷。(,参见《南史》)
【介绍】:
南朝陈吴郡吴人,字幹玉。陆琰弟。少笃学,美词藻。曾师事周弘正学《老子》、《庄子》,又从僧滔受《成实论》。州举秀才,为安成王行参军,迁东宫学士。宣帝太建中,累迁太子洗马、中舍人。奉皇太子命抄撰子集,未就而卒,年四十四。
【介绍】:清浙江海盐人,徙居硖石,字遵程。诸生。幼习儒,中年精医术。读汪昂《本草备要》,以为有承前人谬误之失,著《本草从新》以理订之。另有《成方切用》、《伤寒分经》。
【介绍】:明云南昆明人。永乐十二年举人。倜傥有智略。正统中官御史,巡按辽东。会土木之变,选精骑严兵固守。论功升辽东巡抚,后复移抚榆林。每微服潜行,尽得敌军虚实,有事常能部署诸将击其不备。
一名周文,西汉任城(今河北任县)人。文帝时以臣为太子舍人,景帝即位任郎中令。为人沉静少言,不泄人隐秘,因而得幸于帝。景帝赏赐甚多,常让不受,群臣馈赂,亦无所爱。武帝即位,病免。(,参见)
畲为监察御史,常多得俸米、不偿车庸。母知之,怒,令退余米,补还其庸,并加以责备。
字伯威,宣德府(今河北宣化)人。好读《周易》。初以神童游学江南。明宗在潜邸,为说书秀才,后随从出镇云南。上谏反对出兵陕西。不取,遂还京师,居陋巷,教训子弟。文宗时,任秘书监典簿。又改汾西县尹、沁水县尹
【生卒】:1723—1785【介绍】:清江苏吴江人,字朗夫,一字青来。乾隆十七年顺天乡试举人,十九年中会试明通榜。授内阁中书。历户部郎中、登州知府、山东运河道、布政使,官至湖南巡抚。到长沙拒受盐商陋规
【生卒】:?-58字君翁,颍川郏(今属河南)人。少为县亭长,后率宾客参加下江兵,随刘秀征战。历官骑都尉、辅威将军等,为东汉名将。建武十一年(35),率军攻蜀,大破蜀将延岑,与吴汉并灭公孙述。以功拜广汉
【生卒】:1300—1376【介绍】:元庆元路鄞县人,字叔载,号遂初老人。王应麟孙。少侍祖父左右,由此熟悉职官典故,世胄谱牒。历任郡县训导、象山、浦江教谕,刊行祖父遗书。
【介绍】:北魏东平须昌人。毕元宾子。袭父须昌侯爵。以本州中正为统军,隶邢峦部。孝明帝神龟末,除持节、东豫州刺史,善抚边,清平有信。孝昌初,官瀛州刺史,为鲜于修礼攻围,拒守积旬,病卒。
【介绍】:明浙江诸暨人。永乐十年进士,官翰林编修,以疾致仕。正统间起为按察佥事,提督学政。为人践履笃实,文学优美,所至士心悦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