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寻西山隐者不遇

寻西山隐者不遇

【介绍】:

丘为作。诗题一作《山行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通过作者访隐者不遇这个具体事件,感悟隐逸之趣与清净之理,表现了诗人的幽情雅趣和旷达胸怀。结尾“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二句,暗用王子猷雪夜访戴不遇却兴尽而返的故事,大有得意忘言之妙。

猜你喜欢

  • 忆昔二首

    【介绍】:杜甫约于广德二年(764)春在阆州作。诗取开头二字为题,其意不在忆昔,而是借往事以讽今。第一首,追忆肃宗重用李辅国,宠惧张良娣,致使纲纪坏而国政乱,讽谏代宗,勿蹈其父覆辙;第二首,回忆开元之

  •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介绍】:李嘉祐《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颈联。二句以春花、春水描绘春景,“争”、“乱”二字烘托出一片勃勃生机,而池塘野渡又见闲雅情致。向被誉为写景佳句。

  • 鸟尽弓藏

    比喻事情成功后为他出过力的人反而被抛弃。语出《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蠡虽不才,明知进退。高鸟已散,良弓将藏;狡兔已尽,良犬就烹。”鲍溶《苦哉远征人》:“诚哉古人言,鸟尽良弓藏。”

  • 深湾夜宿

    【介绍】:王勃作。诗写作者由渡口赴山村投宿的所见所闻,进而引发远游思乡之情。诗中一句一意,层层推进。尤其是颈联两句对江童、山女夜间划船、捣衣的辛勤劳动寄予了同情。

  • 只消

    只须。程太虚《清心泉》:“多少人间烦苦事,只消一点便清凉。”

  • 柔荑

    ①初生茅草的白软嫩芽。泛指草木嫩芽。权德舆《晓发武阳馆即事书情》:“泻卤成沃壤,枯株发柔荑。”欧阳詹《小苑春望宫池柳色》:“柔荑生女指,嫩叶长龙鳞。”②喻指女子白嫩的手。李咸用《塘上行》:“红绡撇水荡

  • 寄令狐郎中

    【介绍】:李商隐作。武宗会昌五年(845)秋,诗人病居洛阳家中,接到在长安任右司郎中的旧友令狐绹来信问候,于是作此诗回寄。作者以“梁园旧客宾”和卧病闲居的司马相如自比,将悠长的思念、满怀的感激、无奈的

  • 沈廷瑞

    【生卒】:?—985【介绍】:高安(今属江西)人。南唐沈彬次子。初名有邻,后入玉笥山学道,改廷瑞。有道术,游于守宰之门,数十年衣褐不改,人呼沈道者。卒于宋太宗时。《全唐诗》收诗4首,其中3首为其卒后作

  • 唐诗绪笺

    明程元初编,陶望龄参订。元初,字全之,新安(今广东宝安)人,约生活于明中后期。望龄,字周望,号石篑,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神宗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唐诗绪笺》,三十四卷。广选

  • 月蚀诗

    杂言古诗。唐卢仝作。此诗首言“新天子即位五年,岁次庚寅”,表明作于宪宗元和五年(810)。接着写月蚀形状,蚀月之罪,祈求上苍救月,上苍毙蛙复月。最后说出作诗本意。《唐音癸签》卷一一云:“卢仝《月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