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杜诗详注

杜诗详注

一名《杜少陵集详注》。清仇兆鳌撰。凡二十五卷。乃仇氏殚二十余年之精力,广搜博取,潜心研讨,几经增补而成,为一篇帙浩繁、资料宏富、带有集注集评性质的宏篇巨制,全书130余万言。该书诗文分列,卷一至二十三为诗,凡1439首,末二卷为文赋。以编年为次,而编年又以朱鹤龄所编《杜甫年谱》为主,略有增益。其书体例,诗题之下先指明作诗时地,后解释词语及有关全诗之诸问题,诗文之下,先释大意,字句串解,亦时有评论发挥。其于词语注解尤为详尽,广征博引,务求其出处由来,尽力搜求前人及当世注家之见解,援引所及不下百家,而以赵次公、黄鹤、王嗣奭、钱谦益、朱鹤龄诸家为最多。诗之长篇则分段注释,至全诗终了再行总述。注解诠释之后,又辑录各家评论,凡前朝、时人之别集、杂著、诗话、笔记中涉及杜诗之评论,一一列举,极有助于诗之理解,然其所列举,悉以羽翼杜诗为准,“凡与杜为敌者,概削不存。”如遇有于词语有歧义者,间或列举诸说之异同,以广见闻。该书之附录,如诸家论杜、诸家咏杜、杜集诸本之序跋等,资料亦极丰富,颇具参考价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援引繁富,而无千家注杜之陋习,核其大局,可资考证者为多。”实为集前人大成之杜集著述,其注释之精当,析理之透辟,占有资料之丰富完备,为其他诸本所远不及。有多种有关杜诗的前人著述,原书已佚,而仅赖此书引录而得以存其片段。其章句分析周详深辟,颇中诗的。其不足处,因力求详备,囿于杜诗“无一字无来历”之说,而生繁琐冗沓之嫌,援引他书,误记错引、舛谬疏略之处尤多。后施鸿保有《读杜诗说》专攻其误。是书刻印流传极广,有十多种,最早刻本为康熙四十二年(1703)本,而以1979年中华书局重排标点铅印本最为完备。

猜你喜欢

  • 崔君实

    【介绍】:齐州全节(今山东章丘西)人。生卒年不详。唐初曾为许州治中。《旧唐书·经籍志下》与《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有《崔君实集》十卷。作品已佚。事迹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下》。

  • 高迈

    【介绍】:郡望渤海(今河北沧州)。生活于中宗时。历官清途,声望颇高。七十致仕归乡。善为辞赋。《全唐诗补编·续拾》收其诗1首。

  • 刃有余

    形容做事纯熟自如,得心应手。典出《庄子·养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知玄《答僧澈》:“观君法苑思冲

  • 邹绍先

    【介绍】:邓州新野(今属河南)人。至德二载(757)与严维、刘长卿在苏州交游,大历十二年(777)官河南租庸判官。工于书法。余事无考。《全唐诗》存诗1首。

  • 杜诗言志

    清康熙间佚名所撰。凡十二卷。是书为公私著录所未载,至1957年始由扬州古旧书店从泰州购得抄本,1963年由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雕版刊行,一函八册。1983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又出校点铅印本。此书共选杜诗21

  • 魏申之

    【介绍】:见魏謩。

  • 王粲去国

    王粲十七岁被司徒征辟,诏拜黄门侍郎,但因当时长安战乱不断,便不就职,而前往荆州依附刘表。并作《七哀诗》以抒写时值战乱,背井离乡的哀愁,诗中有“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远身适荆蛮”,“荆蛮非

  • 饮泉诗

    相传广州石门有水曰贪泉,人饮之则贪得无厌,晋吴隐之为广州刺史,为树清廉风气,故意饮之,并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见《晋书·吴隐之传》。后因以“饮泉诗”为咏官吏清廉之

  • 李太白全集

    李白著,清王琦注。见《李太白文集辑注》。

  • 咏刘子诗

    诗集。五代陆元皓撰。《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陆元皓《咏刘子诗》三卷,《宋史·艺文志七》同。其后未见著录刊行,当已亡佚。《全唐文》存文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