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出南朝齐释宝月《估客乐》诗:“郎作十里行,侬作九里送。拔侬头上钗,与郎资路用。有信数寄书,无信心相忆。莫作瓶落井,一去无消息。”后因以“瓶落井”指别离后杳无音信。刘复《长相思》:“何言一去瓶落井,流
【生卒】:755—830后【介绍】:唐代诗人。源,又误作济。字景山。蒲州(治今山西永济)人。排行十二。贞元五年(789)进士及第。元和六年(811)辟河中节度使张弘靖幕从事,署监察御史。九年(814)
在陕西省长安县韦曲镇东南少陵原坡上。北距西安市15公里。唐代樊川八大寺之一,佛教华严宗祖庭。创建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寺居高临下,俯瞰樊川,西望神禾原,规模宏伟。清乾隆年间崖岸坍塌,寺内殿宇全
诗歌流派。一称“新乐府运动”。该派兴起于中唐时期,主张诗歌要为君、为民、为时、为事而作,要直接干预政治。在创作上,继承《诗经》和汉乐府讽谕比兴传统,和杜甫反映现实、“即事名篇”的精神,大力从事新乐府创
三国魏文帝曹丕欲加害其弟曹植,令其在七步中作诗,曹植应声而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后因以“咏豆”谓人才思敏捷。
鶺鴒边飞边鸣。语出《诗·小雅·小宛》:“题彼脊令,载飞载鸣。”毛传认为“脊令不能自舍,君子有取节”。后因以“载飞鸣”喻指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皇甫冉《上礼部杨侍御》:“方因旧桃李,犹冀载飞鸣。”
诗集。唐许浑撰。撰者晚年寓居润州丁卯涧村期间曾编集其诗五百首为《乌丝阑诗》,其真迹南宋时尚存。《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丁卯集》二卷。北宋贺铸《丁卯集跋》谓有许浑自序的三卷本,但当时已不可见。宋以来传
【生卒】:650—676【介绍】:唐代诗人、骈文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祖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隋末大儒王通孙。早慧好学,九岁读颜师古注《汉书》,撰《指瑕》十卷以擿其失。高宗麟德元年(
【生卒】:约819—?【介绍】:唐代诗人、散文家。字子发。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少穷苦自励。大和九年(835),值李德裕贬袁州长史,投以文卷,由此见知。会昌三年(843)举进士,时李为相,荐之于知贡
【介绍】:五代南唐庐陵县宰。余不详。《全唐诗》存《题杨克俭池馆》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