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字峙元,其先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家于安邑(今山西运城)。封敖子。大中元年(847)进士。咸通间,官至中书舍人,十三年(872)贬潮州(一作湖州)司户,迁吕州刺史。《全唐诗》存诗1首。
晋代卢耽仕于州署,为治中,传说他有仙术,会变化,尝因早朝晚班,化为白鹤飞至。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泿水》。后用为咏州司马等佐贰官之典。武元衡《送吴侍御司马赴台州》:“卢耽佐郡遥,川陆共迢迢。”
晋代裴楷、王戎的合称。裴楷和王戎俱有才识,被时人誉为胜任尚书之材,后因以“裴王”美称善于选拔人才的官员。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裴王持藻镜,姚宋斡陶钧。”参见“裴楷清通”。
古县名,为西南少数民族僰人所居,故名。西汉属犍为郡,今在四川宜宾境。权德舆《送袁中丞持节册南诏五韵》:“西南使星去,远彻通朝聘。烟雨僰道深,麾幢汉仪盛。”
【介绍】:武阳(今河北大名北)人。睿宗时为监察御史,崔日知犯赃,曾被其弹劾。玄宗开元中,任京兆司录,时京兆人权梁山称帝反,理当连坐,幸为宋璟所释免。《全唐诗》存诗1首。
亦称“声对”。指诗句中的某一词从字面上不能构成工对,借用它的谐音字即相对,诗义仍应从字面上来理解,不以谐音字解释,称为借音对。如李白《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之一:“水春云母碓,风扫石楠花”。“楠
【介绍】:一作俞坦之。睦州(今浙江建德)人。咸通时寓居长安,累应进士试不第。后还家,落魄终生。有诗名于当世,与郑谷、张乔、许棠等合称“咸通十哲”。与曹松、方干等酬唱颇多。多纪游题咏、赠别之诗。《全唐诗
传统诗歌声病说八病之一。指上联出句的末字与下一联出句的末字同声,似鹤膝两头细,中央粗,故称。如古诗:“陟野看阳春,登楼望初节;绿池始沾裳,弱兰未央结。”“春”、“裳”皆平声,为鹤膝。但近体诗奇句末一字
【生卒】:?—916【介绍】:五代高僧。号长汀子。世称布袋和尚。一说明州奉化(今属浙江)人。身体肥胖,蹙额皤腹,言语无常,寝卧随处。常以杖荷布袋入市廛,见物则乞,得即入口,分少许入袋。卧于雪中,而身上
文集。唐李义府撰。《旧唐书·李义府传》谓文集三十卷,传于世,同书《经籍志下》作《李义府集》三十九卷,《新唐书·艺文志四》作四十卷。其后未见著录,当久已亡佚。《全唐诗》存诗八首;《全唐文》存文三篇,《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