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之战
中法战争中基隆军民抗击法军的战斗。1884年8月4日(光绪十年六月十四日)法海军少将利士比率领三舰进犯基隆,要挟守军交出防御工事,妄图据以夺取台北作为“担保品”,逼清政府投降,并夺取基隆煤矿以供军需,遭到严词拒绝。次日炮轰基隆炮台,强行登陆,督办台湾军务刘铭传指挥守军反击,法军被迫退回舰上。9月中旬(八月初)孤拔率法舰队再犯台湾,强占基隆,刘铭传被迫退守淡水,法军进犯淡水被台湾军民大败而退。
中法战争中基隆军民抗击法军的战斗。1884年8月4日(光绪十年六月十四日)法海军少将利士比率领三舰进犯基隆,要挟守军交出防御工事,妄图据以夺取台北作为“担保品”,逼清政府投降,并夺取基隆煤矿以供军需,遭到严词拒绝。次日炮轰基隆炮台,强行登陆,督办台湾军务刘铭传指挥守军反击,法军被迫退回舰上。9月中旬(八月初)孤拔率法舰队再犯台湾,强占基隆,刘铭传被迫退守淡水,法军进犯淡水被台湾军民大败而退。
宋宁宗嘉定年间金宣宗背盟攻宋事件。金宣宗继位后,以蒙古进逼和西夏侵扰, 财匮兵弱,遂迁都开封,谋攻宋以广其疆土,补偿损失。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金以督索岁币为名,违背宋金和议,分道出兵南下,攻光
南宋宁宗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夔州路转运判官范荪鉴于本路施(今湖北恩施)、黔(今四川彭水)等州富豪之家争夺地客,诱拐或带领徒众绑架客户、举室抢走等现象日渐严重,屡起纠纷,遂上疏建议将《皇祐法》再
又称《善后事宜清册附粘和约》,通称《虎门条约》或《虎门附约》。1843年10月8日(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十五日)清朝钦差大臣耆英与英国全权大臣璞鼎查在广东虎门签订《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共十六款,附
成都兵工厂工头随意克扣工人工资,工人向四川总督锡良控告,锡良派员调查,但调查人员和该工头及驻厂代表勾结,一再拖延不决,引起工人不满。1904年9月25日(光绪三十年八月十六日)全厂工人六百人罢工,并到
明代关于荐官不当,惩办举主的一项规定。明代选官主要是通过科举考试,此外还有荐举。荐举之法主要实行于明太祖朱元璋统治时期。明初,进士、监生及被荐者,参错互用。如荐举不当,荐举者连坐,滥于荐举者,依法治罪
战国时楚将庄蹻(一作庄豪)入滇(今云南)为王一事。楚顷襄王时遣将军庄蹻率兵从沅水灭夜郎(在今贵州境内),至滇池(今云南昆明以南、晋宁东北一带),平定周围数千里之地。庄蹻欲回报楚,适值秦军攻克楚黔中郡(
唐王朝建立之后,即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世民灭薛仁杲,占领陇西。武德二年,利用李轨集团的内部矛盾, 取河西五郡。武德三年,李世民击败刘武周、宋金刚,恢复了唐在河东的统治。武德
武则天时设置的一种谏议箱。垂拱二年(公元686年)三月,武则天下令铸铜为匦(箱子),以收集朝野各界人士的谏议。其匦分四:其东为“延恩”,献赋颂、求官位者投之;南为“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为“伸冤
十六国之一。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立。升龙元年(公元407年)赫连勃勃脱离后秦统治,自称天王、大单于,建大夏政权,建都统万(今陕西横山)。昌武元年(公元418年)十一月,赫连勃勃攻占长安(今陕西西安),又
传说舜摄政时期对四个敌对氏族所采取的惩罚行为。据《左传》和《史记·五帝本纪》说,这四个氏族是帝鸿氏的不才子浑沌(或称驩兜)、少皞氏的不才子穷奇(或称共工)、颛顼氏的不才子梼机(或称鲧)、缙云氏的不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