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府兵制

府兵制

西魏、北周、隋、唐时期的一种兵制。西魏大统年间(公元535年—551年)宇文泰采用鲜卑族的八部之制,立八个柱国大将军,由其中的六个实际分别统领军队。每个柱国大将军,督两个大将军,每个大将军,督两个开府将军,每个开府将军,督两个仪同将军,仪同将军下统大都督,大都督下统帅都督,帅都督下统都督。西魏、北周及隋初,府兵另立户籍,不负担国家赋役。隋初,军府名为骠骑府,以骠骑将军为长官,车骑将军为其副。有时亦设与骠骑将军平行的车骑府,以车骑将军为其长官。骠骑、车骑将军之下,有大都督、帅都督、都督。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将军士户籍改属州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军府改称鹰扬府,长官为鹰扬郎将,副官为鹰击郎将,大都督改称校尉,帅都督改称旅帅,都督改称队正,军人改称卫士。唐初,一度恢复骠骑、车骑府旧称,且合置与分设并存。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改定军府名称为折冲府。府分三等,上府领兵一千二百,中府一千,下府八百。全国共有六百余府,绝大部分设于京城附近的关内、河东、河南诸道,意在居重驭轻。折冲府设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长史、兵曹、别将各一人,校尉六人。队伍以三百人为团, 团有校尉;百人为旅,旅有旅帅;五十人为队,队有队正;十人为火,火有火长。兵士从军府州的均田农民中征点。财均者取强,力均者取富,财、力又均者,先取多丁。西魏至唐,府兵的任务均为分番宿卫京师,或随军戍守征战。唐代的府兵,应役期间,国家免除其租庸调,但需自备一定量的兵器资粮。应役番满后,从事农耕;农闲时,须参加军训,负担很重。从唐高宗李治时起,府兵即因轮番更代多不以时而逃避兵役。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因宿卫兵不足,简置长从宿卫兵,皆免征镇赋役,一年两番上下,宿卫京师,州县不得役使。后又更名骑,分隶于十二卫,分六番上下。其后,征戍兵改为召募的职业兵,官给衣粮,折冲府无兵可交,行之二百余年的府兵制消亡。

猜你喜欢

  • 朵甘、乌斯藏都指挥使司

    明代设置的西藏地方军政机构。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明朝政府在西藏设立乌斯藏卫(今西藏)和朵甘卫(今西藏东部)指挥使司以及宣慰司二、元帅府一、招讨司四、万户府十三、千户所四等地方行政机构。各处的官

  • 雷再浩起义

    太平天国起义前湘桂边界的农民起义。首领雷再浩,湖南新宁黄背峒人,瑶族,青莲教首领。1847年10月(道光二十七年九月)雷再浩因不堪忍受封建剥削和压迫,在黄背峒聚众起义,后至广西全州、梅溪口等地,与李世

  • 邙山之战

    东、西魏之间进行的一次大战。东魏武定元年(公元543年,西魏大统九年)二月,东魏北豫州(今河南荥阳西北)刺史高仲密,据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降西魏。西魏丞相宇文泰亲帅大军至洛阳接应,又遣部将于谨攻占

  • 贵由征拔都

    窝阔台汗死后蒙古王室内部的一场派系斗争。公元1241年窝阔台汗病死,其妻脱列哥那摄政,主张传汗位于长子贵由。术赤之子拔都素与贵由不和,拒不参加选汗大会。公元1246年,贵由被推举为汗。次年,贵由命野里

  • 平原之战

    山东平原义和团与清军的一次战斗。1899年9月中旬(光绪二十五年八月初、中旬)平原县杠子李庄义和团在李长水带领下,清算了教民恶霸地主李金榜。李以“抢案”报官,县令蒋楷拘捕团民六人,捕役趁机敲诈勒索。李

  • 太初改历

    汉武帝时修订历法之事。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颁行颛顼历。颛顼历用四分术,以十月为岁首,岁终置闰月。汉承秦制沿用未改。由于所用历法行用时间太久, 日月差数无法校正,甚至出现“朔晦月见,弦望满亏”的现象,年

  • 范缜论神灭

    范缜为齐梁之际人,出身寒门,博通经术,尤精《三礼》。南齐永明年间,为宰相肖子良宾客。肖子良笃信佛教,招揽宾客,于西邸大讲佛经。范缜对佛教深恶痛绝,与肖子良进行激烈争论,驳得肖子良哑口无言。范缜写了《神

  • 赣南人民起义

    明代中期江西南部农民起义。赣南地接闽、粤、湘,山地崎岖。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以来,不断发生农民起义。正德十一年前后,又爆发数支新的起义,其中有谢志山、兰天凤领导的南安府横水军,据横水、左溪、桶冈

  • 刘瑾专权

    武宗时,宦官刘瑾以及马有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等八人皆得宠,人称“八虎”。其中刘瑾以内官太监,总督团营,又掌司礼监,权擅天下,威福任情。他的党羽布满朝堂,内阁大学士焦芳、曹元等都是他

  • 安抚使司

    官署名。简称安抚司。隋炀帝时始有安抚大使之号,为行军主帅之兼职。唐前期地方有战争或天灾损伤,派大臣巡视安抚,也往往加以安抚使之衔。后期则不复置。宋初诸路有用兵等事,则以朝官出任安抚使。后渐成定制,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