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弼德院

弼德院

清末官署名。1911年(宣统三年)清政府仿行宪政成立责任内阁,为总揽国政的最高机关,但又恐其职权过重,另设弼德院,规定“该院权限与内阁相为维系”,名为“用备顾问”,实则以为制约。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顾问大臣三十二人,均由特简。弼德院甫告成立,清朝即亡,实际上并未起任何作用。1917年反动军阀张勋拥清废帝溥仪复辟,宣布恢复清制,曾再设弼德院,以徐世昌为院长,康有为为副院长。张勋复辟昙花一现,弼德院也随之消亡。

猜你喜欢

  • 科差

    元代赋税名目之一,包括丝料、包银与俸钞三项。公元1236年太宗窝阔台始行“五户丝”制,规定诸投下户每两户出丝一斤输于官,每五户出丝一斤输于本投下。忽必烈即位后,改行“二五户丝”制,规定每两户出丝二斤输

  • 郭子兴起义

    元末江淮农民起义。首领郭子兴,定远(今属安徽)土豪,当地白莲教首领。常散家资,结壮士,很有影响。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二月,郭子兴与孙德崖等聚众起义,攻占濠州(今安徽凤阳)。起义者以红巾为号,亦

  • 都督

    官名。汉末以来,历代多置,性质不一。辛亥革命时期,各省独立,一般设置都督统率民军,并兼管民政,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1913年1月8日袁世凯公布《现行都督府组织令》,原则上实行军民分治,民政特设民政长,

  • 南京临时参议院

    南京临时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1912年1月1日以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按照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原则,立即着手建立临时参议院为最高立法机构。由各省代表会议致电各省都督府,请每省派遣参议员三

  • 都统司

    金代统军机构之一。阿骨打建国前后,多将契丹、渤海、奚族降兵直接编入女真猛安谋克,以壮大其军事力量。后由于降兵增多,乃渐依猛安谋克制把降兵分别编组成军,设都统司,由女真贵族统领之。每都统司辖五、六万人。

  • 密宗

    中国的佛教宗派。亦称密教、秘密教、真言乘、金刚乘等。自称受法身佛大日如来深奥秘密教旨传授,为真实言教,故名密宗。唐开元年间在中原传播,成为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主要经典是《大日经》、《金刚经》、《苏悉地经

  • 法相宗

    中国佛教宗派。唐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创立。窥基常住慈恩寺,世称慈恩大师,故亦称慈恩宗。由分析法相而表达唯识真性,故又称法相唯识宗、唯识宗。法相宗主要继承古印度瑜伽行派学说,所依经典据称为六经十一论。窥基编

  • 立宪派

    由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或称改良派)演变而来,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和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地方官绅的政冶代表。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使维新派感到欢欣鼓舞,为促使梦寐以求的宪政早日

  • 戊申安庆之役

    见“安庆马炮营起义”。

  • 古欲起义

    辽天祚帝时,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地区一次农牧民起义。天庆五年(公元1115年)二月,饶州(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巴林桥西北)渤海人古欲(一称摩哩)自称大王,聚集头下城居民起义,有步骑三万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