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鄢陵之战

鄢陵之战

春秋时期晋楚之间的一场战争。公元前579年,宋国华元约合晋楚二国弭兵结盟,事后两国都无诚意遵守盟约,仍然为争夺势力范围明争暗斗。公元前576年,楚进兵郑、卫,郑背晋与楚结盟。晋怒而伐郑,楚恭王亲自领兵救郑,晋于是与楚郑两国联军大战于鄢陵(今河南鄢陵)。晋军了解到楚之精锐全在中军,乃分兵击其左右,楚阵势大乱,楚恭王也被射中了眼睛。战争进行中,楚主将子反又临阵醉酒,楚军失去指挥,终于战败宵遁。

猜你喜欢

  • 白头军抗清斗争

    清初太湖地区人民的反抗斗争。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六月清军南下,吴江进士吴易聚众一千多人在太湖边的长白荡抗清,湖上义师纷起响应。农民和渔民领袖赤脚张三、毛二等首先率众参加起义。起义军头裹白布,人称

  • 独尊儒术

    我国封建社会自汉代推行的一种思想专制政策。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在战国时代仅是诸子百家之一。秦代虽有儒生为博士,但并不为朝廷所重。汉初诸帝信奉黄老之学,儒家学者亦逐渐为帝王所尊礼。汉武帝继位后,为加强思

  • 望厦条约

    即《中美五口贸易章程》,中国近代史上美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4年7月3日(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八日)美国全权公使顾盛以战争相恫吓,胁迫清两广总督耆英在澳门附近的望厦村签订。共三十四款

  • 南京临时政府

    辛亥革命时期在南京建立的临时中央政权。武昌起义成功,各地纷纷响应,短期内已有很多省区脱离清政府而宣告独立。1911年11月(九月)首义的湖北和上海地区同时发起筹组中央政权的倡议。经过争议,11月30日

  • 三案

    明末宫廷中“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的总称,参见“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

  • 宋辽榷场

    宋辽官方设置和管理的互市场所。宋初,太祖听任宋辽沿边贸易,不设官署管理。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7年),宋置雄(今河北雄县)、易(今河北易县)、镇(今河北正定)、霸(今河北霸县)、沧(今河北沧县)等五州

  • 陈洪进纳土

    割据福建漳、泉一带的陈洪进,人少势弱,为对付吴越、南唐的侵凌,而主动靠近宋朝,接受其节度使封号, 称臣纳贡。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四月,入朝宋太宗,又为保持自身地位,上表献其二州、十四县地,受到

  • 称臣突厥

    太原起兵前,李渊向突厥称臣的举动。隋朝末年,东突厥势力日益强大,屡犯北部边陲。为解除后顾之忧,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六月,李渊亲自写信,卑辞厚礼,派人出使突厥见始毕可汗,表示称臣之意, 希望和亲。

  • 景云之变

    李隆基诛杀韦后及其党羽的政变。韦后毒死中宗以后,欲揽大权。但武则天第四子相王李旦(即前废睿宗)以及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尚有相当势力,是韦后专权的主要障碍。李旦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暗中结交才勇之士,与太平公

  • 伊尹放太甲

    商汤在位年数较长,长子太丁未及即位而亡,弟外丙、仲壬相继即位。在这期间,都由商汤时的大臣伊尹继续处理国政。仲壬死后,伊尹立汤的嫡长孙太甲继位。由于太甲昏愦暴虐,不遵守商汤制定的法令,被伊尹放逐在桐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