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韩陵山会战

韩陵山会战

北魏末年高欢与尔朱氏联军的一次大战。河北起义失败后,二十余万六镇兵民被迁至山西,他们武装反抗二十六次,均遭失败。时,晋州(今山西临汾东北)刺史高欢,向掌握朝政的尔朱兆建议,实行安抚政策。尔朱兆便令高欢统领恒、燕、云三州(今山西大同东北、河北涿鹿、内蒙古和林格尔北)的六镇兵民,并允许率领他们到河北就食。高欢将三州的六镇兵民加以部勒,组成军队,又取得冀州(今河北冀县)大族封隆之、高乾、高昂和赵郡(今河北赵县)大姓李元忠的支持,于建明元年(公元531年)十月立魏宗室元朗为帝,同尔朱氏公开对战。先于广阿(今河北隆尧东)大败尔朱兆,获其甲卒五千余,既而攻克河北重镇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永熙元年(公元532年)三月,尔朱氏在尔朱世隆的策划下,由尔朱兆、尔朱天光、尔朱仲远等组成二十万联军,会于邺城,与高欢决战。时,高欢战马不及二千,步兵不足三万。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高欢远择韩陵山(今河南安阳东北)这一有利地形,大败尔朱氏联军,尔朱氏旋即覆灭,北魏政权落入高欢之手。

猜你喜欢

  • 洋务运动

    旧称“同光新政”或“自强新政”。“洋务”一词由“夷务”衍变而来, “夷夏之辩”遂变为华洋对称之词。“洋务运动”之名,史乘不见著录,不知谁代所首创,而约定俗成, 沿用已久。洋务运动是指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

  • 夹河之战

    五代时,梁、晋之间的决战。贞明三年(公元917年)冬,晋王李存勖占据河北,遂兵锋南指,夺取黄河重要渡口杨刘城(今山东东阿县北杨刘村)。次年春,梁将谢彦章反攻杨刘城,决黄河水以阻晋军,为晋军击败。尔后双

  • 南京条约

    即中英《江宁条约》,第一次***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侵略者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清政府代表耆英、伊里布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国军舰

  • 安庆马炮营起义

    亦称戊申安庆之役。安徽革命团体岳王会以安庆新军为主要对象,进行革命活动。该会会员熊成基、范传甲、倪映典、柏文蔚等投入新军,发展会员。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熊成基等计划在清政府调南洋各军在安徽太湖

  • 宋襄图霸

    齐桓公去世后,宋襄公(名兹父)企图乘机充当霸主。公元前642年,宋襄公纠合卫、曹、邾等国军队伐齐,平定齐国内乱,立齐孝公而还。但由于宋的国力不足以服诸侯,并没有多少国家参与宋襄公举行的盟会。宋襄公不得

  • 南枢密院

    辽北面朝官机构之一。以其牙署在大内帐殿之南,亦名南衙、南院。总掌文臣铨选、部族与丁赋之政。置南院枢密使、知南院枢密使事、南院枢密副使,知南院枢密副使事、同知南院枢密使事、签书南枢密院事等官。多以非宗室

  • 皂角林战役

    宋金间一次重要战役。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九月,金帝完颜亮发兵大举攻宋,宋朝两淮之地很快失守。宋将刘锜用舟船渡真(今江苏仪征)、扬(今江苏扬州)二州之民过江避敌。以兵屯瓜洲(今江苏扬州市南)。

  • 翟义举兵反莽

    西汉末年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元始五年(公元5年)。王莽鸩杀汉平帝后,秉掌汉政。居摄二年(公元7年),东郡太守翟义(一作翟谊)与刘宇、刘璜等密谋,举兵反莽,立汉宗室刘信为天子,自称大司马柱天大将军,众达十

  • 经界法

    南宋清丈田地均定田赋的措施。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两浙路转运副使李椿年奏言经界不正十害,高宗遂下诏诸路置“措置经界所”,以椿年总其事。先行于平江府(今江苏苏州),继推广于诸路大部地区。其法:①

  • 舜流四凶

    传说舜摄政时期对四个敌对氏族所采取的惩罚行为。据《左传》和《史记·五帝本纪》说,这四个氏族是帝鸿氏的不才子浑沌(或称驩兜)、少皞氏的不才子穷奇(或称共工)、颛顼氏的不才子梼机(或称鲧)、缙云氏的不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