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南北集珍
六卷。清陈维崧撰。维崧字其年、伽陵,宜兴(今属江苏省)人,明副榜贡生,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生卒年未详。著有《俪体文集》、《陈检讨四六》、《伽陵文集》、《湖海楼诗集》等书。《两晋南北集珍》作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采录南北朝故实,各加标目,以备骈体采掇之用。《四库全书总目》载该书为浙江巡抚采进本,并附存目。
六卷。清陈维崧撰。维崧字其年、伽陵,宜兴(今属江苏省)人,明副榜贡生,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生卒年未详。著有《俪体文集》、《陈检讨四六》、《伽陵文集》、《湖海楼诗集》等书。《两晋南北集珍》作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采录南北朝故实,各加标目,以备骈体采掇之用。《四库全书总目》载该书为浙江巡抚采进本,并附存目。
四卷。著者姓氏不详。一说孙承泽著,承泽有书斋名研山,然是书多引查慎行《敬业堂诗》,王士祯《居易录》等书,二人均在承泽之后。一说承泽孙辈孙炯著,炯有《研山斋珍玩集览》一书。是书分三部,首论六书,即象形、
二卷。明陈鹤(?一1560)编。陈鹤,字鸣野,一作鸣轩,号海樵生。山阴(今属山西)人。嘉靖四年(1525)举人,官至绍兴卫百户。越望亭在绍兴卧龙山巅,前对秦望,初名“望海”,后更此名;或曰为越地之望,
四卷。清陈芳生(生卒年不详)撰。陈芳生除著有《疑狱笺》外,还著有《捕蝗考》。五代和凝著有《疑狱集》两卷,其子和将《疑狱集》增为四卷,明代张景又增补为六卷。陈芳生又作了一番增删,编为三卷。又附和及元代杜
四卷。清陆陇其(见《古文尚书考》)撰。该书为陆氏读《朱子大全集》的心得笔记。陇其对于朱氏正集二十九卷以前之诗、赋、札子等人所共知者不再置论。自正集三十卷起至别集五卷止,则摘其精要,分条纂录,各加按语以
二十卷。清耿埰撰。埰字锡公,河南襄城(今河南襄城)人。是书卷首有高玢序及例言。大旨认为四书宜遵《朱子章句集注》,但他书发明注理者,义多旁出,不必尽合集注原意。大凡朱子注书不拘一例,有断论者,有推原者,
一卷。唐张镒(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张镒字季权,一字公度,苏州(今江苏苏州)人。官至中书侍朗平章事,凤翔陇右节度使。新、旧《唐书》皆有传。传称“大历五年(770),除濠州刺史,为政清净,州事大理
九十五卷。宋陈起(生卒年均不详)编。陈起,字宗之,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开书肆于睦亲坊,亦号陈道人。明清时所传宋本诸书,称临安陈道人开雕者,皆为所刻。是集所录凡六十二家。有洪迈二卷、僧绍嵩七卷、叶绍翁
三卷。《外篇》一卷。杨觐柬(生卒年不详)撰,民国初年人,生平事迹待考。是书目录,卷上:一、《性道说略》,二、《伦常》,三、《明办骂行》,四、《格物》,五、《穷理》,六、《存心》,七、《养气》,八、《尽
十卷。明末清初钱谦益(1582-1664)撰。谦益字受之,号牧斋,又号蒙叟,晚号东涧遗老,江苏常熟人。明万历进士。崇祯初官礼部侍郎,与温体仁争权失败,革职。弘光时谄事马士英,为礼部尚书。清兵南下,率先
二卷。清陶鸿庆(1859-1918)撰。鸿庆字癯石,号艮斋,江苏盐城人。早年屡应进士不第,便绝意仕途,曾在本县担任教育会、自治会会长等职。他一生勤奋,著有《读诸子札记》二十五卷、《读礼志疑》五卷、《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