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丧礼详考

丧礼详考

二卷。清张羲年撰。生卒年不详。羲年字淳初,号潜亭。浙江余姚县(今浙江省余杭县)人。以拔贡任教谕。四库征书,诏访求学官淹博者,得羲年等三人,皆一时之望。举顺天乡试,又以修书劳绩赐进士,未及与试卒。是书前面有钱大昕序,序中说到:“颜恤由之丧,哀公使擩悲之孔子,学士丧礼,《士丧礼》于是乎书。自始死至殡,袭敛衣衾之具咸备,自既夕至葬,用器明器之属咸周,而擗踊哭泣,凡所以拜君之赐,拜宗族乡党朋友之赠,尽其哀而中其节,皆发于至情之不容己,与天理之不容泯,此《士丧礼》所以为圣人之经。余昔尝与张君潜亭,往复考订疑义,必求其当,今观君所撰《士丧礼表论图考》,编辑得古人之未有议论,亦尽有益于世,惜其书残失,《仪节表》卷上,已不完具,《图考》竟不复存,《丧礼论》十二篇,仅存八首。因慨世之习礼者,舍《丧礼》不读,而徒从事‘帖括’,一旦至于大故,崇信浮屠之说,而于圣人之经,茫无所识,风俗衰而人心薄。职此之由,张君是编,虽不获睹其全,然吉光片羽,亦足为当世之珍。”原书十六卷(原先卷一为《律例》,其次,《丧期沿革表》三卷,《丧服变除表》一卷,《丧礼仪节表》三卷,《丧葬变礼考》三卷,《丧礼仪节图》、《丧服图》、《丧具图》、《丧礼禁约》、《丧礼论》各一卷。)现仅存有《丧礼仪节表》卷上,以及《丧礼仪节图》,自治棺至大敛殡图,加上《丧礼论》八篇,现编为二卷(把《丧礼仪节表》卷上不完者作为一卷,《丧礼仪图》存者与《丧礼通论》存者合成一卷)。《仪节表》分为六格,首先是《仪礼·士丧礼》,其次为《开元礼》、《宋政和礼》、《司马氏书仪》、《朱子家礼》、《明会典》(按:《大清通礼》也有《丧礼仪节》,而是书没有被列入,《宋开宝礼》也没有被列入,或在所阙中。)从始死到掘坎(按:是书有君使吊礼,《周礼·司服》有天子吊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士服。根据《通典》,历代皇帝都有吊诸王公大臣之礼。《宋史·礼志》皇帝对于宰臣有举哀挂服之礼,明太祖曾经亲临开平之丧,《清会典通礼》都有皇上亲临奠王公大臣礼,似乎也应当补入。),《丧礼通论》认为应当复大小二殓,而叹服丧大记之为大备,而慨后代当贵者,不知尽丧礼,贫贱者不能尽丧礼,崇信浮屠之说,而不知圣贤之经传。又认为治圹应当令灰汁融结如石。而《仪节》废七七之重,以不处内为丧礼实中之实。然而,从春秋时期开始就已经不能完全遵守此礼。定九年年传,乐大心说:“己衰经而生子,余何故舍钟。”按:言乐溷居丧生子,从汉代到明代都著之律。汉楚王戊传,为薄太后私奸服舍,削郡,东汉陈蕃传致赵宣罪,都由于此,也没有能够禁绝。是书重视治圹,认为可以防止狐兔之毁,但是,没有谈到应该薄葬。汉代张释之说:“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近代还有所谓火葬、水葬、天葬者。总之,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这也是自然之理,其死后,必然胥化而土,圣人说:“死欲速朽”,大概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张氏所说,终究属于守经之论,当然是谈礼家所应该注重的。此书有《噉蔗全集》本。

猜你喜欢

  • 代言录

    一卷。明杨士奇撰。杨士奇(1365-1444),明江西泰和人。名寓,号东里,以字行。早孤力学,授徒自给。建文(1399-1402)初,召入翰林院充编纂官,修《太祖实录》,寻试吏部第一。永乐(1403-

  • 明史纪事本末补遗

    六卷,谷应泰著。谷应泰见《明史纪事本末》条,又有《明史纪事本末备遗》二册,内分“辽左兵端”、“熊王功罪”、“插汉寇边”、“毛帅东江”、“宁锦战守”、“东兵入□”六篇,着重叙述明清关系。后来,以此六篇关

  • 南疆逸史跋

    一卷。清杨凤苞(1757-1816)撰。杨风苞字傅九,浙江归安人。诸生。经学小学,皆有根底。阮元在编《经籍纂诂》时,他就被邀参加了编纂。在文学方面也很有造诣,年轻时就以《西湖秋柳词》有名于时,七言诗歌

  • 尚书约旨

    六卷。清杨方达(详见《易经图说会通》)撰。《尚书约旨》一书,依《尚书》经文加以训释,其说大体墨守蔡沈集传,而间有异同。其与蔡传之说不同者,亦大多就文句语气而言,鲜能详加考证以纠其误。从著书凡例看,似为

  • 左传杜注辨证

    六卷。清张聪咸(1783-1814)撰。聪咸字阮林,号傅岩,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嘉庆庚午(1810)举人,觉罗官学教习。《左传》之学,在汉代以郑玄、贾逵最为著名,后来又有服虔。到晋时服虔杜预注并列于

  • 别本观古堂汇刻书

    十二种,三十五卷。清叶德辉(详见《郋园先生全书》)编。叶德辉所刻丛书均名“观古堂”,但内容各异。此丛书中所收重要著作有:宋赵汝愚《赵忠定奏议》四卷、《宋忠定赵周王别录》八卷,两书均由叶德辉编辑。赵汝愚

  • 恩福堂年谱

    一卷。清英和(1771-1839)自述。英和姓索绰络氏,字树琴,号煦斋,别号粤溪生,满洲正白旗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进士,历任编修、侍读、步兵统领、工部、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等官,以

  • 两汉隽言

    十六卷。宋林钺辑、明凌迪知增辑。林钺作《汉隽》,摘录西汉史事,迪知依此体例,辑后汉故实,与林钺《汉隽》合为一书,名为《两汉隽言》。其中卷一至卷十为前集,乃林钺之作;卷十一至卷十六为迪知续撰,题曰后集。

  • 四书测

    六卷。明万尚烈撰。尚烈字思文,南昌(今江西南昌)人。生卒年及仕履均不详。书前有万历三十九年(1611)作者自序。该书独尊《大学》、《中庸》古本,而诠解《论语》、《孟子》则常援引佛理,如用佛教因果轮回说

  • 读四书丛说

    ① 四卷。元许谦(1269-1337)撰。许谦字益之,自号白云山人,人称白云先生,元代理学家,浙江金华人。受业于金履祥之门,尽得其学精华,曾讲学于东阳(今属浙江),从者千余人。《提要》著录该书计《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