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中庸札记

中庸札记

① 一卷。清范尔梅(详见《大学札记》)撰。是书语句虽简,然时晓妙谛。谓“喜怒哀乐”句,为延平先生得力处。谓“至诚之道可以前知”一章,为姚江之学所本。谓“子路问强”一章,为孔门一卷《金刚经》。谓“鬼神之为德”一章,为太极动静之机,都领会在语言之外。又说理之语,每以五言小诗写出,如:“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仁。时惴博宽褐,不惴千万人”,又“正己真君子,怨尤真小人。援陵非吾愿,自得终吾身。”诸如此等,似格言也似歌括,乃尔梅的创见。该书有雍正刊《读书小记》本。② 二卷。不著撰人姓氏。是编为奎章阁旧藏写本。每半页十行,一行二十字。全书共二卷。取《中庸章句》,逐节讲义,大抵都拾掇宋儒之说。而于其下,附以己见,敷衍义旨,标举要义,时有精义。如释“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称凡人心寂然不动时,只是浑然一心,未有人心道心之分。至感而遂通之时,此心之发,或生于声色臭味之私,或原于仁义礼智之正。生于声色臭味者,主于形气,故名为人心。原于仁义礼智者,主于天命,故名为道心。人心易流于欲,故说“危”,道心无形而难见,故说“微”。精则是于二者之间,可以精察而无所杂,一则是本体之正,可以固守而无所迁。既能精察,又能固守,则人心虽危而安,道心虽微而著。无不得其中。若此之类,对孔门心传之要,宋儒性道之说,多有阐发。唯其引三山陈氏之说,谓鲁缪公元年,子思作《中庸》。《中庸》之出于子思,乃为先儒相传之说。是书谓其成于缪公元年,则未免附会。总之,是书多详于义理,疏于考证。该书有奎章阁藏写本。

猜你喜欢

  • 登州府志

    二十二卷。清施闰章修,杨奇烈纂。施闰章(1618-1683),字尚白,号愚山,宣城人,顺治六年(1649)进士,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侍读,历官江西布政司参议。时任山东提督学政按

  • 汉学商兑赘言

    四卷。清豫师撰。豫师,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是书首有自序,后有徐桐附识八则,及金文同、玉庆、刘名誉诸跋。《汉学商兑》为清方东树所撰。豫师之《赘言》认为:方东树所辨虽然很对,但徒争论于文字之间,以讼止讼

  • 奚囊蠹余

    十八卷。明张瀚(约1550前后在世)撰。张瀚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其生平详见《台省疏稿》条。此集共十八卷。其中赋一卷,诗九卷,记一卷,杂著一卷,墓志二卷,行状、行略一卷,祭文一卷,书二卷。张瀚于万历(

  • 十二先生诗宗集韵

    二十卷。宋裴良甫(生卒年不详)撰。裴良甫生平乡里亦不详。据赵希弁《读书附志》记载:《十二先生诗宗集韵》二十卷,裴良甫师圣编杜甫、李白、高适、韩愈、柳宗元、孟郊、欧阳修、曾巩、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陈师

  • 榴馆初函集选

    十二卷。明杨思本(约1644年前后在世)撰。杨思本(一作忍本),字因之,江西南城人。生卒年不详。其生平无考。著有《笔史》。是集凡十二卷。首为《释道十笺》一卷。中佚二篇,已非完本。其中如《形神篇》“君子

  • 都门竹枝词、草珠一串、都门打油歌等十三种

    十三卷。不著编者姓氏。此编合《都门竹枝词》《草珠一串》、《都门杂咏》、《新增》及《续增都门杂咏》、《芝兰室都门新竹枝词初集》、《都门虫语》、《都门赘语》、《都门打油歌》、《都门纪变三十首绝句》、《京华

  • 海塘辑要

    十卷。韦更斯撰。韦更斯,英国人。《海塘辑要》江南制造局本。共十卷。英国人付兰雅口译,新阳人赵元益笔录。全书分十卷,于择地、筑塘、泻水、辟田、修筑旧塘等方法及工程经费、公私利益皆有详载。海塘关系国计民生

  • 中庸合注

    一卷。撰者不详。该书乃剽窃《四书大全》而成,内中于饶鲁等人的论说有所征引。书前有吴澄的序,虽于篇末称为序,篇首却称总说,与序体不符,似拼凑而成。

  • 简阳县志

    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林志茂修,汪金相、胡忠阀纂。林志茂,曾任简阳县知县。汪金相,邑人,胡忠阀,汪金相门人。《简阳县志》民国十六年(1927)铅印本,共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分为:卷一,天文篇、舆地

  • 交泰录

    二种 四卷 明龙大有撰。龙大有,官河南按察使,事迹不详。《交泰录》一书是辑明人杨士奇的《三朝圣谕录》三卷和李东阳的《燕对录》一卷二种成书。龙大有以古今君臣相遇艰难,自周秦以迄唐宋,难有君臣相得,从容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