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中庸管窥

中庸管窥

一卷,明廖纪撰。廖纪事详《大学管窥》。此书将《中庸》分为二十五段,与朱熹《中庸章句》相同的仅十四段,余皆不同。比如以“中庸其至矣乎”以下二章为第三段,以“道其不行矣夫”二章为第四段,以“人皆曰子知”二章为第五段,“天下国家可均也”三章为第六段等。其中有些分段较为牵强,如以“道其不行矣夫”一节与“舜其大知”一节合为一段,文意不够顺畅。此书后附有《性学》、《心学》,也并非精微之论。《四库全书》采孔昭焕家藏本。

猜你喜欢

  • 李太白集

    三十卷。唐李白(701-762)撰。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唐代著名诗人。官至供奉翰林,因蔑视权贵,遭谗去职。童年是在刻苦攻读中度过的,“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

  • 寻乐编

    一卷。明毛元淳(生卒年不详)撰。毛元淳,字还朴,一字婴中,松阳(今浙江省遂昌县)人。崇祯六年(1633)贡生。此书是毛元淳所撰之语录。自序中说:“慕周茂叔寻孔、颜乐处,遇会心辄便记录,故以寻乐名编。”

  • 劝学篇

    二篇。清张之洞(1837-1909)撰。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南皮(今属河北)人。同治进士。曾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职。光绪十年(1884),任两广总督。光绪十五年(1889),任湖广总督,开办

  • 西游证道书

    见《西游记》。

  • 周易训故大谊残本

    四卷。清罗汝怀撰。罗汝怀字念生,湖南湘潭人,道光拔贡,曾官龙山训导。此书只五卷,释文至坎卦离卦而止。中间又缺第二卷。实只四卷。凡易中词句,无论“于”、“乃”、“其”、“哉”、“或”等虚字,还是“一二三

  • 齐天乐

    二卷。作者不详。本书乃传奇,上卷共十五出,已缺,仅存下卷。本传奇演述佛教故事,属度脱剧。其内容大致是:太子悉达多离家前往雪山修道,其父净梵王(今通译为净饭王)命内相陈琳往雪山令其还朝,太子不从。净梵王

  • 佛祖统纪

    五十四卷。宋僧志磐(生卒年不详)撰。志磐号大石,天台宗僧人,尝住四明(今浙江鄞县)福泉寺及东湖月波山。不详其身世及生平事迹,只知志磐僧学识颇丰,幼年从儒者袁机受学,后出家学禅。除著述本书外,还写有《法

  • 说文字通

    十四卷。清高翔麟撰。高氏生平著述,见《说文经典字释》。是书就许书有见于他书的某即为今某字加以援引诠释,所谓“字通”指许书中某字与今某字相通。高氏为钱大昕之门人,所述皆本师承。如卷二引钱氏曰:“《说文》

  • 大学疏义

    一卷。元代金履祥撰。履祥(1232-1303)字吉父,世称仁山先生,元代理学家,浙江兰溪人。不仕于元,专心著述。师事何基,何基曾学于朱熹亲传弟子黄干,故而履祥对濂、洛、关、阁之学造诣颇深。著有《通鉴前

  • 论语注

    二十卷。清戴望(详见《戴氏注论语》)撰。望喜谈今文。是书以何劭公为公羊大师,其注《论语》应依齐论。对刘氏《述何》、宋氏《发微》只约略例举,大都不列章句。而只依篇注释。是书多本于刘、宋之说,支离附会。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