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二十五言

二十五言

一卷。明朝时意大利人利玛窦(详见《乾坤体义》条)撰。西洋人入中国从利玛窦始,西洋之教法传入中国也从利玛窦此二十五言始。此书大旨多剽窃佛语,而文词十分拙劣。大盖是西方之教只有佛书,利玛窦取而加以变幻,但终未能离其根本。待利玛窦入中国后,又常看儒家书,便又因缘假借以文其说,渐至蔓衍支离,不可究诘,而其却自以为超出三教之上。

猜你喜欢

  • 汶阳端平诗隽

    四卷。宋周弼(1200-1257?)撰。周弼,字伯,汶阳(今山东汶上)人,周文璞之子,自幼博闻强记,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在浙东一带为官。嘉定十七年辞官而去,周游江湖。著有《端平诗隽》。此集为周

  • 玉华洞志

    十卷。清廖鹤龄撰。廖鹤龄,字云友,福建将乐人。岁贡生。玉华洞在将乐县南十里许,以奇丽鸣天下。万历二十年(1592),海阳人林熙春任将乐县知县,爱玉华洞,认为天下罕见,因撰《玉华洞志》,此为首创。后顺治

  • 敬斋古今黈

    八卷。金末元初李冶(1192-1279)撰。李冶字仁卿,号敬斋,真定栾城(今属河北)人。生平事迹详见《测圆海镜》。此书原分四十卷,后散佚,今传本仅八卷,分经、史、子、集四类,每类各二卷。《汉书·东方朔

  • 官爵志

    三卷。明徐石麒(1578-1645)撰。徐石麒,初名文治,字宝摩,号虞求,浙江嘉兴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任工部营缮司主事,因限制魏忠贤违法需索,而遭诬陷,削籍为民。崇祯初起为南京礼部主事,累迁

  • 师竹堂集

    三十七卷。明王祖嫡撰。祖嫡字胤昌。信阳州(今河南信阳)人。生卒年不详。隆庆五年(1571)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迁国子司业。历洗马,进侍读。此编卷首脱去李维帧本序文,计赋、词、赞,六卷,杂文三十一卷

  • 群经凡例

    不分卷。廖平撰。此书为廖平早期著作,共十八个编目。篇首是《王制义证凡例》,体现了廖平治经的根本指导思想。据廖平之孙廖宗泽《六译先生年谱》载,廖平35岁时,经尊经同人撰《王制义征》,“以《王制》为经,取

  • 海宁县志

    ①九卷,首一卷。清蔡完纂修。蔡完号古亭,麻城(今湖北省)人,举人嘉靖三十三年任海宁知县。《海宁县志》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此篇是在永乐旧稿的基础上完成的,虽子目稍有些繁琐,但收辑详备,可称明

  • 疑疑孟

    一卷。清黄本骥撰。是书为司马光《疑孟》作。王充作《刺孟》,冯休作《删孟》,其书皆不传。今传者司马光《疑孟》一编,其持论虽辨而近于刻,转失圣贤之用心,《朱子或问》及《朱子文集》已驳之。本骥此书仿《刺刺孟

  • 史通会要

    三卷,明陆深撰。陆深(1477-1544年);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国子监祭酒、四川左布政使。嘉靖十六年(1537年),召为太常卿兼侍读学士

  • 史记琐琐

    二卷。明郝敬撰。,敬曾著《周易正解》。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录其《山草堂集》。但卷数不详,亦未见全文。《史记琐琐》系其集中外篇之第十八种,对《史记》疑义略为考正、训释,但多有臆撰,缺乏根据,不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