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林文集
六卷。《余集》一卷。清顾炎武(1613-1681)撰。顾炎武初名绛,字宁人,居亭林镇,号亭林。江苏省昆山人。明诸生,性耿介绝俗。“国朝称学有根柢者,以顾炎武为最”(《亭林文集》序)。顾炎武曾周览名山大川,发为文章,列国史儒林之首。生平著述八种,四百三十余卷。此集共六卷。卷一为辨二篇,论十四篇。卷二为序十五篇。卷三、四为书,共三十六篇。卷五为记、后、行状、墓志铭。卷六为补遗、为论、辨、书、序等。后附《亭林余集》一卷,均为议、后、序、墓志铭、行状、札等。有光绪三十年(1904)刻本。
六卷。《余集》一卷。清顾炎武(1613-1681)撰。顾炎武初名绛,字宁人,居亭林镇,号亭林。江苏省昆山人。明诸生,性耿介绝俗。“国朝称学有根柢者,以顾炎武为最”(《亭林文集》序)。顾炎武曾周览名山大川,发为文章,列国史儒林之首。生平著述八种,四百三十余卷。此集共六卷。卷一为辨二篇,论十四篇。卷二为序十五篇。卷三、四为书,共三十六篇。卷五为记、后、行状、墓志铭。卷六为补遗、为论、辨、书、序等。后附《亭林余集》一卷,均为议、后、序、墓志铭、行状、札等。有光绪三十年(1904)刻本。
二十六卷。明张之象(1507-1587)辑。张之象字玄超,一字月鹿,号王屋山人,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嘉靖中官浙江按察司知事。是书取武德-开元间唐代君臣唱酬之作二千余篇,其中选帝王七人,公卿一百六十八
二卷。清林庆炳撰。庆炳字耀如,福建侯官(今福建闽侯)人,林昌彝之子。自宋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列为经,作注解者,数百家,博览者穷年莫殚,且其中醇驳互见,重复不一。是书约为二卷,仅
三卷。清朱璠撰。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璠字胜之,江西南城县(今江西省东部)人。书首有璠叙录,大意是:《仪礼》文多冗复,读者概以节取。这里编取记之零星者附于经,择取纂疏确当之训诂以补充其缺脱,订正其讹误。
十三卷。宋陈利用(生卒年均不详)编。明林希元(约1522前后在世)增辑。林希元字懋贞,一作茂贞,号次崖,晋江人。生平详见《易注存疑》(辞目)。此集共十三卷。皆朱子官同安时所作。考《朱子年谱》二十四岁为
四卷。清赵新撰。赵新字又铭。福建侯官人。咸丰壬子(1852)进士。官至陕西储粮道。著有《还砚斋全集》。此书不全。上经只注二十八卦,下经只注十一卦。注释以钦定《周易述义》为主要依据,每卦之下先列述义之说
十卷。明王琦(约1453年前后在世)撰。王琦字元禹,别号梦苏道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均不详。《寓圃杂记》是记载明朝洪武年间迄正统年间朝野事迹的笔记小说。关于吴中部分的故实写的尤为详尽。然而材
三卷。清释智朴(生卒年未详)撰。释智朴号拙庵,江苏徐州人。居盘山四十余年。当时盛流,如朱竹垞、王渔洋、宋牧仲,皆与订交,尺牍往还无虚月,所著《盘山志》,详略有法。此集为乾隆时命翰苑诸臣重为编定。前集二
六卷。清文天骏撰。文天骏字云衢,黔南人。同治举人。此书卷一总论上下经篇义、六十四卦名义、理象数时君臣八宫之义以及占例。卷二至卷五为卦象,卷六为系辞。全书采用问答形式,旁采众说,时参己意。认为古人作易,
四卷。清孙椿年辑。第一卷所收汉代黄琼、冯谭,东晋明帝,梁武帝,唐太宗,陶弘景。第二卷收唐代释怀素、杨凝式。第三卷收宋代朱熹。第四卷收元代赵孟頫。宋代大书家米芾曾有言:白首阅书,无魏墨迹。可见在北宋时魏
一卷。宋陈贻范撰。陈贻范字伯模,天台(今属浙江)人。治平四年(1067)进士,官至宗正丞。生卒年不详。本书记载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事迹。范仲淹曾在鄱阳(今江西波阳)任职,有善政,百姓为之立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