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仓颉篇

仓颉篇

二卷。近人龙璋辑。《说文解字叙》云:七国之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初兼并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据此可知,李斯所作的《仓颉篇》,乃是秦时省改大篆为小篆用以统一文字的三种范本之一。汉兴,闾里塾师合三者为一,改小篆为隶书,断六十字以为一章,凡五十五章,统称《仓颉篇》,用作儿童识字课本,一直流行到东汉末年。至晋,仍被保存在《三仓》中,唐以后则完全亡佚。故近三百年来小学家无不以搜辑《仓颉篇》为当务之急,清代的孙星衍、任大椿、马国翰、陶方琦、顾震福等均有所得,辑而成编。是编为龙氏从《玉篇》、《一切经音义》、《文选李善注》诸书辑录出的,吸收了前人的长处,校订了前人的讹误,可谓后来居上。是书见于龙氏《小学搜佚》(上编)。本世纪以来,各地考古发现许多汉简,时有《仓颉篇》。有一支简为首章前一部分,凡四十字:“仓颉作书,以教后嗣。幼子承诏,谨慎敬戒。勉力风诵,昼夜勿置。苟辑成史,计会辨治。超等轶群,出元别异。”由此可知:《仓颉篇》原是四言成句,二句一韵,内容夹叙夹议,与《急就篇》性质相似。现在颇有必要根据这些考古资料,在前人的七个辑本的基础上,采长补短,把《三仓》及其注解分开,作出一个更好的辑本。

猜你喜欢

  • 浙江采集遗书总录

    十集。闰集一卷。清沈初等编。沈初(1732-1807),字云椒,平湖(今浙江嘉兴)人,乾隆年间进士,官至户部尚书。此目又称《浙江采进遗书总录》、《浙江采辑遗书总录》。乾隆三十七年(1772)政府始设“

  • 易汉学

    八卷。清惠栋撰。此书为追考汉儒易学而作。其中述孟喜易二卷,上卷述卦气之理,后列逸象。虞翻易一卷。京君明易二卷(干宝易附见),有八卦六位、八卦宫次、世应、飞伏、五行、占验。郑玄易一卷,述爻辰说。荀爽易一

  • 渐西村人诗初集

    十卷。清袁昶(1846-1900)撰。袁昶字爽秋,浙江桐庐人。光绪二年(1876)进士,清末大臣。戊戌政变时,曾向慈禧密告康有为。经徐用仪保荐,任太常侍卿、总理衙门行走。义和团起义时,他三次上疏,力主

  • 严氏济生方

    见《济生方》。

  • 群公四六续集

    十卷。不著编辑者名氏。共自甲至癸十卷,皆南宋人通候之启。其正集今未之见,此其续集。所录无非应酬泛语,无足采录。如方云翼、葛谦白等贺秦太师诸启,尤秽简牍。收入《四库全书总目存目》,并加以介绍。

  • 谢皋羽年谱

    一卷。明徐沁撰。沁字野公,浙江会稽(今绍兴)人,生卒年不详。该书记南宋末谢翱事实。翱字皋羽,为南宋遗民,徐沁亦为遗民,身世之感相同,故撰此谱。现存《昭代丛书》本。

  • 古文旧书考

    四卷。岛田翰撰。岛田翰,明治十二年(1876)生于东京,字彦桢,天资聪明,勤于读书治学,尤其长于考证校勘学,但是一生却怀才不遇。《古文旧书考》充分显示了作者的才华,为后人所称赞。前面的序可谓是作者的自

  • 狮山掌录

    二十八卷。明吴之俊(生卒年不详)撰。吴之俊字彦章,号芝房。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官武强县知县。本书纂辑故实,每卷标目,都喜为新异。全书分二十六类。即甄元、控舆、挈壶、采真、测符、提灵、综掖、纬阀、襄奁、延

  • 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

    一卷。近人王国维撰。王国维,见《王廷德使高昌记校注》条。《长春西游记》为元代丘处机弟子李志常所述。《元史·宪宗本纪》载,元宪宗元年(1254)道士李真常掌道教事,即李志常。长春在元世祖十八年(1281

  • 续安邱县志

    二十八卷。清任周鼎修,王训纂。任周鼎字玉铉,陕西泾阳人,拔贡出身,顺治十五年(1658)任安邱知县。王训,邑人,进士出身,曾任万泉知县,因仕途不得志,罢官归里。按《安邱县志》,创修于明万历十七年(15